阅读历史 |

第133章 番外六 养娃二三事(1 / 2)

加入书签

出月子是姜棠怀孕生产以来最轻松的时刻, 尽管腰腹上还有些赘肉,当时的辛苦还刻在脑子里,但若若已经满月了,她已经迈过来一大步了。

生孩子是她一个人来的, 带孩子有顾见山一起, 她担心什么。

而且,陆锦瑶和郑氏都很喜欢若若, 姜棠自然希望喜欢若若的人越多越好, 哪怕日后不常相见,有长辈们的祝福, 她的亲人都很喜欢她。

郑氏得趁在寮城的时候多看看,她恨不得把若若挂在脖子上,玉藕似的娃娃,不管是哭是笑都好看。

郑氏把自己带的礼物拿出来, 一样一样给若若看,什么玉蝉玉如意, 各种镯子璎珞小首饰, 在若若眼前晃一晃,若是孙女笑了,这小物件就算立大功了。

“乖若若, 我是祖母,这些先给你放着,等你长大再戴。”郑氏声音莫名就柔和了许多, “你看你现在的小脑袋小脖子,哪儿戴得了对不对。”

郑氏说了一通, 奈何若若人小还不会说话, 只能张着嘴, 露出粉粉的牙床以作回应。

“这是你昭哥哥,喜不喜欢哥哥呀。”郑氏可不知道以后有种声音叫做夹子音,但顾宁昭能听出来,祖母说话和平时不大一样。

不过顾宁昭也比从前乖巧,男孩子少有不淘气的,就连顾见山从前也是个上蹿下跳的性子,顾宁昭以前都从泥里打滚儿。

如今却摆出兄长的架子,还主动和陆锦瑶说,“母亲,等咱们回去之后我就读书吧,到时候若若就能两眼放光地看着我了,我还能带着若若读书。”

会读书的兄长多值得崇拜啊。

顾宁昭今年四岁,可因为生辰小,今年生辰还没过呢。

三岁启蒙,顾宁昭现在只是跟着陆锦瑶识几个字,还未正经请过先生。

小孩玩心重,这是顾宁昭第一次主动提读书的事。

陆锦瑶隐隐觉得不对,顾宁昭好像以为若若会跟着她们一块儿回去一样。她没法告诉儿子你再用功,若若她也看不见,“那一言为定,反悔的是什么?”

顾宁昭一本正经道:“是王八是狗!我才不会反悔呢。”

临近中午,顾见山从军营回来了,赶着给女儿过满月酒。

顾见山知道郑氏和陆锦瑶来寮城的消息,见郑氏第一面就跪下行礼,“儿子不孝,让母亲不远千里赶过来。”

这是当儿子该做的,当儿媳却不用。

郑氏以前见到顾见山只想哭,现在却想笑,“好了快起来吧,我就来看看若若,谈什么孝顺不孝顺的。”

郑氏把顾见山扶了起来,“我们来这儿客随主便,给若若过完满月就回去了。你和棠儿若若好好的,我也放心。日后若回盛京,也不知道能不能再见。今儿就高高兴兴的,你也别想东想西。”

还有句话没说,郑氏相信顾见山明白,顾家没有谁对不起谁,若非找出一个罪人,那只能是韩氏了,既然如此,说什么孝不孝的作何。

顾见山点了点头,冲姜棠笑笑,又给陆锦瑶行了个礼,“见过四嫂,这是昭哥儿吧,都长这么大了。”

顾宁昭人小,原本有些怕生,可顾见山一开口,他就不怕了,对着顾见山规矩行了个礼,“见过五叔叔。”

如今他还不懂乱七八糟的亲戚,喊五叔叔也是陆锦瑶教他的,其实顾宁昭对顾见山一点印象也没有,毕竟都没见过,不过有一层血缘在,就忍不住想亲近。

而且顾见山看着高大,比顾见舟的肩膀更厚实,仰头看着的时候就觉得心里特别踏实。

母亲说若若妹妹是五叔叔和棠姨家的,那五叔叔可真厉害。

满月酒就这一家子,也没多少人。姜棠在这边没熟人,而佩兰她们还在外头,一时半会儿赶不回来。

菜也不是特别多,总共八道,够吃就行。若若则是由奶嬷嬷抱过来,给闻闻香味,就当算吃了。

这顿饭吃了许久,饭桌上郑氏说了说侯府的近况,报喜不报忧,“你父亲现在出门和人下棋,偶尔钓钓鱼逗逗鸟。你二哥三哥日子过的都不错,几个孩子也挺长进的。你大哥那边虽然苦了点,但传信回来,说日子挺舒服的。”

与国事有关的郑氏一句都没谈,她也不懂,更不需要顾见山做什么,这回过来,知道他们一家好好的就很知足了。

若非在寮城,郑氏也不能跟若若待这么长时间。

郑氏和陆锦瑶这次过来,也不能一直待着,两人打算再留两日,看看四处的景色,就得回盛京了。

她们不方便久留。

郑氏舍不得,可舍不得也得走。

快吃完饭的时候郑氏问了问姜棠,今年过年是在这儿过还是回盛京。

姜棠道:“今年肯定是要回盛京看看的,但离过年还早,再说吧。”

也不好带着若若回去,到年关若若才半岁,路上太冷了,姜棠怕女儿受不住。

可不回去的话……盛京有生意在,她虽然放心几个掌柜和管事,可真撒手不管也不行。

她作完月子了,也得把生意慢慢捡起来才是。

若问姜棠舍不舍得孩子,自然舍不得,她恨不得一天到晚守着女儿。可是她不能成天围着孩子转,把其他的事全抛在脑后,她不仅仅是若若的母亲,她还是姜棠。

趁着孩子小,该做什么做什么,等孩子大了,可能更离不了人。

再说有丫鬟和奶嬷嬷看着,姜棠能轻巧不少。

回盛京的事,看看再说吧。

满月酒一过,郑氏陆锦瑶回去的事就提上日程了。

郑氏围着若若转,一边带若若一边带顾宁昭,而陆锦瑶清闲下来,就跟着姜棠越城的去杂货铺看了看。

现在已经不是杂货铺了,里面东西很全,天南地北的都有,多是布料瓷器这种好货,价钱并不便宜,实在称不上杂货。

路上有两个多时辰,小半天的时间,过来已经是中午了。

掌柜的见了陆锦瑶明显一愣,姜棠介绍道:“这是小东家。”

掌柜的忙道:“见过小东家,里面请里面请。”

陆锦瑶跟着姜棠穿过铺子,去了后头。铺子里忍实在多,她还从没见过这么多胡族人,难免觉得新奇,可真的是八方同聚。

陆锦瑶看见街上就这么一个铺子,路边还有卖东西的商贩,也有人停下驻足,但都不及这儿的客人多。

铺子里面放了一排有一排的货架,中间留了两人宽的地方,前后各有两个人看着,省着有人把东西带出去,这番安排也是耗费心力的。

铺子不止一次遇见过扒手,偷了东西就往怀里一塞,没被发现的就混水摸鱼出去了,被发现的一口咬定是自己的,最后只能掰扯好半天。

多数人做贼心虚,这样的人好抓掌柜的也聪明,既然是自己的东西,还多此一举来铺子作何,铺子有许多一模一样的。

但也有硬气死不承认的,没有证据,铺子也没办法。

后来,对账算损失,是丢了不少小东西,于是加派人手守在两边。

姜棠看铺子现在的样子,俨然有后世小超市的雏形了,“生意很稳定,来这儿买东西方便。”

陆锦瑶点了点头,她在想这样的铺子能不能在盛京开下去,兴许也成的,去一个地方就把所有东西置备齐,也省得东跑西跑了。

姜棠让掌柜的把账本拿过来,去年十月份开业的,已经开了大半年了。

每月有两千多两的盈利,有小部分是从西北进货卖到别处赚的。

整个越城就这一家铺子独大,后头跟着许多走商的商贩,从别处进货,然后低价把货物卖给铺子,这样也赚钱的,就是少些。

就这么一间铺子,其他的商人也不好久留越城,自然不开铺子,而许多货物良莠不齐,有人赚钱,也有不少人赔钱。

陆锦瑶心里忍不住惊叹,“胡族人崇尚御朝文化,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越城的。”

两族交好,互通往来,但是大部分胡族人仍是住在草原深处。

就是不知日后如何。

陆锦瑶放下账本道:“我希望多和平几十年,昭哥儿若若还那么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