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不容有失(2 / 2)
在众臣略低起头之时,弘治皇帝望向马文升:“马卿家,重设武举科之章程乃你负责,为何未上呈?”
马文升站起躬身道:“回禀皇上,章程仍有不少细节须详加斟酌。”
此前,弘治皇帝所下的旨意中,是吏部牵头处置“重设武举科”,马文升乃吏部尚书,自然当仁不让。
“还有何细节待斟酌?”弘治皇帝微皱着眉头。
马文升仍躬着身躯:“诸如考试之法,监考之官员等。”
“各部司于九月下旬时已议。如今已十一月,仍未定,何故?”弘治皇帝嘴角一扯。
“请皇上责罚,因武举与文举甚多差异,这才须多番修整。”马文升又道。
“当时,伦卿家与王卿家之奏疏,里面便有考试之法,六部九卿亦多赞成。即使武举与文举有别,但既有参详之法,自可提前试演一二。”
马文升听得连连告罪。
实情是当下的大明,朝廷上下均重文轻武。此番重设武举科,有提升武官地位之可能,不少文官自有推搪之意。
在弘治皇帝的施压下,他们虽然勉强同意重设武举科,但落实具体细节之时,便拖延起来。
其实,在老朱时期的大明并没有重文轻武的现象。
因频频对外用兵,老朱相当重视武将,武将的地位反而略高于文官。
例如,武将的品阶就高于文官。朝中大臣里,五军都督府的都督均正一品,而老朱废相之后,正二品的六部尚书已是品阶最高的文官。
虽然老朱后来诛杀大批开国功臣,但大部分的中低武将并未受到波及,其地位依然比文官略高。
但到英宗睿皇帝时,文官武将的平衡局面却被打破。
经历土木堡惨败,不仅大明军队的精锐损失殆尽,连最后一批有能力的武将亦阵亡,而文官的中坚力量几乎没有任何损失。
自此,朝廷的文官势力日渐庞大,对武将形成完全压制的态势,而武将几乎成了文官的附庸,很难有出头之日,此怪状一直持续至明亡。
对马文升,弘治皇帝并无追责之意,反而望向英国公张懋:“英国公,你协同马卿家区处重设武举科,务要尽力。”
“回皇上,臣自当尽力而为。”英国公张懋站起躬身应道。
“事关抡才,此番五军都督府须发挥作用。”弘治皇帝再道。
英国公张懋应诺,难得不是替弘治皇帝拜祭列祖列宗,他又岂会轻视?
“马卿家,还须多久,武举科之章程方能上呈?”
马文升躬身:“回皇上,再多不超一旬。”
弘治皇帝点了点头:“秦卿家本应参与其中,奈何他三边事务更重,只得辛苦马卿家和英国公你二人。若须兵部众官吏协同,可随时调用。”
马文升和英国公张懋听得轻吁了口气,连称:“为君解忧,乃臣之本分。”
“二位卿家,重设武举科须于月内昭告天下,毋得拖延。”弘治皇帝再道。
在马文升和英国公张懋齐齐应诺之时,弘治皇帝已将司礼监太监陈宽招了过来,吩咐道:“陈宽,自今日起,你协同马卿家和英国公,重设武举科之事不容有失。”
陈宽躬身应诺。
仍微躬着身躯的马文升和英国公张懋,听得不由得互望一眼,弘治皇帝安排陈宽所谓的协同,自是监督之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