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8章 大明第一届正式内阁(1 / 2)

加入书签

十月份,大明在各处大胜的消息,诏告到天下,但相比之前,大明百姓更为直观的感受就是,他们几乎没有感受到战火。

当初靖难的主战场,主要在北平和山东两地,山西和直隶也有波及,而讨逆战影响较大,几乎席卷整个大明,朱棣最后决战更是动员了二十万民夫,受到影响的百姓不计其数。

今年大明多地同时开战,但东西两面都在国外,只有沙哈鲁从阻胡堡破关,攻了打了马邑县,也只有山西朔州和大同两地附近百姓受到影响。

大明打了这么多胜仗,百姓却感受不到影响,这对大部份百姓来说,就是件好事。

而天下的官员们,很快也能感受到这是好事。

因为朝廷打赢了,并且得到了大量的银钱和粮食,还人口。

朱高煦完全学明以前的外族和明末的后金,打仗就是掠夺,抢钱抢粮抢人口,然后人口用来开荒建设。

从洪熙二年到三年十月,仅从西面运到东面的人口就有十几万,然后在辽东的平安报告了一件事,像越人和吴哥王朝等地的人,运到辽东完全不适应。

越人那边太热,这边太冷,很多人到了冬天就受不了,每年冻死冻伤不少。

皇帝考虑之后,决定把那边的人往大员和国内运。

然后从东本掠夺人口往辽东运,东本占领地石见国境内,距离石见银山一百里范围内的东本百姓们遭殃了,纷纷被明军掠走。

这些人过去就是帮忙建城,伐木,挖矿,干苦力活。

石见国主多次上报足利义持,控诉明军不讲道义,说好了范围在五十里内,却跑到五十里外抢人,石见国都快被抢光了,大量的东本人往其他地方跑。

足利义持也没办法,现在明军只抢石见国,也不惹其他藩国,他也只能当没看见,总不能又找理由和明军开战吧。

反正他想,石见国抢光了,明人要消停消停了吧?

朝廷有了人口,可以干很多苦力活,朝廷有了钱,可以办很多事,还能给大家发俸禄。

所以洪熙三年虽然打了几仗,但朝廷上下都对结果很满意。

当然,如果大明打输了,那肯定形势就不一样。

十月底,皇帝朱高煦在武英殿开大会,召集了六部尚书,左右都御史,还有内阁这批秘书,加黄福。

武官之中,只有锦衣卫指挥使毛信在场,现场一共十几个人。

很多人看着六部尚书,表情有点郁闷,因为在洪熙三年,皇帝换了好几个尚书。

洪熙朝刚立,朱高煦任用了很多原来的官员,原先高阳郡王府的文官,一来当时资历太浅,二来级别太低,三来经验不足,所以朱高煦大部份都安排在布政使和按察使上,这些人刷了两年经验后,在洪熙三年纷纷上位。

现在兵部尚书是徐安(徐祥儿子,原兵部侍郎),吏部尚书是钱常(原吏部侍郎),刑部尚书是井盛,工部尚书是侯海,礼部还是宋礼,户部还是夏原吉。

另左都御史已经是李默,右都御史还是孟善。

至此,仅三年左右,皇帝朱高煦的旧部基本替换了大部份朝中重要职位。

现场摆了个圆桌,然后所有人一起坐着。

皇帝还让宦官给他们浇了茶。

等所有人坐好后,朱高煦看了圈,缓缓道:“朕要正式成立内阁,用来管理我大明皇朝。”

众人齐齐一愣,怎么着,以前的内阁不是内阁。

随着宦官们把资料发到他们手上,众人看的震惊无比。

内阁成员有六部尚书、左右都御史,黄淮、胡广、胡俨、金幼孜、杨士奇,杨荣、杨溥、黄福,毛信,共十七人,为单数。

首辅黄福,次辅侯海、杨溥。

众人不解皇帝何意。

皇帝道:“以后朝廷诸事,主要由你们先处理。”

朱高煦只要抓好财权和人事权就行,所以决定再次放权,而官员们,也很喜欢皇帝放权。

以后朝廷朝会,由首辅主持,文武百官,有任何事情,向内阁汇报,皇帝在的话,就先旁听,皇帝不在,朝廷照常运行。

明朝历史上,一个嘉靖,一个万历,两人加起来将近当了一百年皇帝,整个明朝才两百多年,这两货占了三分之一,其中有一大半时间不上朝,明朝照样运转的很好。

所以朱高煦已经开始为偷懒做准备了。

“启奏陛下,内阁如何处理?”黄福也是莫名奇妙,他突然成了首辅,然后突然要处理国家大事,他当然在知道自己是交趾表现的很好,才让皇帝看重,但这太突然了。

“朝中凡是要用到钱的,一万两以下,户部尚书可以决定,一万以上到五万两的,由首辅与两位次辅及户部尚书四人商议决定,只要有两人同意即可(但这两人里,要么有首辅,要么有户部尚书,如果只有两次辅同意,就不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