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重要的改制(2 / 2)
加知府,两同知,衙门里官吏现在达到111人,这已经比秦汉刚过来时还多了些。
有人已经开始盘算,怎么从杂职中提拔自己心腹或家人,成为官吏。
另外苏州原本还有五百多杂职,杂职的称号前面周伟都报过一遍,乱七八糟又多又乱。
秦汉则把他们细分,原三班和巡拦、捕衙、弓手等分归刑房和捕房。
其中刑房分了二十多人,捕房分了二百四十多人,捕房一下子变成人最多的一房。
但他们还兼着以前巡检的功能,所以这些人也是必须的。
公房分了十二人,兵房、吏房、礼房都是二十人左右,户房有五十人多人,其余的分到学房,科房,税房等。
苏州人员总体相差不多,大概比以前少了三十人。
也就是说,后续要裁减三十人。
用秦汉的话说,优先裁减年纪比较大的,不识字的,家中条件比较好的。
最后这句话说的很多当地官员嘴角一抽。
因为之前的杂职里,基本都是沾亲带故,都是衙门里的各种亲属,或苏州城里的乡绅商贾请托,普通百姓也有,但真的少。
接着秦汉又爆出个重磅炸弹。
杂职以后也称朝廷工作人员,还可以经过考核,晋升品级。
这就意味着杂职以后也能升官。
有过刚才的震憾,大伙这次也不意外,也就是说,以后大明没有官、吏、杂职三种之分,都是朝廷工作人员。
差别也就是品级和俸禄。
秦汉当天把各县的人数也定了下来,基本与原来相差不大,苏州全府经过改制后,保持在三千人左右。
但秦汉最后道,这次改制之后,全苏州编制就固定了,以后呼州县,按每增两千人口,加一个编制的原则,人口没有增加两千时,按退休一个,递补一个的原则。
众人再次哗然,以前县令主簿们有点小权,还能为身边人和亲戚安排安排,现在是退一人进一人,满两千人加一人,这权是越来越小了。
会议散后,各县令要回去到本县去召开会议,决定人选,然后报上来,秦汉和两位同知会到各县一一查看,然后决定。
各县的人先纷纷离去,留下苏州府的一些官员在现场。
此时有位姓刘的同知和三个通判已经等不及。
因为这次改制把三同知改成两同知,另三个通判干脆没看到。
刘同知问:“敢问大人,还有一位同知和三位通判去哪?”
秦汉道:“现在就是和诸位说这件事。”
“府中十二房,由本官和两位同知各管四房。”
“公房、户房、税房、吏房,由本官负责。”
秦汉把另八个房分给两位同知,三人各管四房。
然后多余的一个同知和三个通判要去当房司吏,这个多余的同知人选,也早就选定,他拿出从省府带来的任免文书。
刷,几人顿时满脸通红,这不是降级了吗?
那个任命为司吏的,正是刘同知。
刘同知年纪最大,是洪武年间的进士,他是预感自己要被降,所以才问。
秦汉道,没降,你们的品级待遇还在,这也是照顾你们,以后朝廷没官吏,原本各房司吏就和你们差不多。
保留待遇和品级听起来不错,但当司吏管一房,肯定没有同知管四房爽,现场好多人垂头丧气。
接着秦汉开始任命十二房司吏。
当听到公房司吏严小芍时,现场有人惊呆了。
一个女的,而且是知府大人的妻子,当司吏?管一房?
这是朱高煦正式在大明任免女官。
秦汉沉声道:“有何不可?武则天还当过皇帝。”
“。。”大伙直接无语。
秦汉报完司吏,又把各司吏和几位通判留下单独一个个见面,谈话。
当天散会后,各官回到自己衙门,消息传出去,立刻整个苏州府都震动了。
现在苏州要多出好多官吏,并从杂职中挑选,人人都想一步登天。
而且以后杂职还能晋升官吏,这可不得了。
通判顾河是附近松江府人,永乐初进士,先在浙江当官,后调任苏州,到当地后任职后,他家中是举家迁移,也来到苏州定居。
此次他从通判降为司吏,权责小了很多,但秦汉也够意思,让三位通判先选,除了公房、工房、学房、科房、医房几个专业比较强的外,任他们先选。
三人最后向签决定顺序,顾河第一个选,选了捕房司吏。
现在捕房就想当于后世敬查局,据秦汉说,不但有独立的衙门,还有独立的经费和人事权。
他房里编制两百多,直接好比原来的一个知县,顿时原本不满的心,又终于平衡了点。
但秦汉说,捕房现在事务烦多,也不好干,希望他能干好。
顾河是永乐时的官员,自然不在意,心中还是以为和以前一样,没什么难事。
不过散会之后,还是有很多事情等他解决。
按编制,捕房有司吏一个,副司吏两个,典史七名。
其中一个副司吏要管巡检的事。
大明以前在各要道,关口,港口高巡检司,基本由当地青皮村中悍民等招募成为弓兵,负责巡检之事。
现在洪熙朝不这么干了,原巡检司所在地都撤除,巡检分派到各村,各保,成为片敬,每天都要下乡巡查,不再是去路口河道,而是去各村、各保。
大明现在二十户为一保,二百户为一大保,大保之上设村,取消了原来的里长制。
保长五年一任,任期到后,由同保二十户重选保长,保长没有俸禄,但保长家免税一成,免税等于就拿了俸禄,所以百姓趋之若鹜,都想竞争保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