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一十三章 征南三问 针尖麦芒(1 / 2)

加入书签

[[第二百一十三章 征南三问 针尖麦芒

汉延康元年七月底,征南将军夏侯尚率军两万抵达南阳郡。

夏侯尚的到来,令曹仁颇为开心。

曹氏、夏侯氏世代婚姻,在这种关系之下,夏侯尚就等于是曹仁的子侄一般。

现在一个子侄带兵前来协助他守卫南阳,令曹仁的心中感到轻松。

夏侯尚在宛城中将曹丕的诏书交给曹仁看过之后,曹仁便当即将防守武当县的重任交予夏侯尚。

在当今的曹氏、夏侯的所有二代之中,夏侯尚的能力、口碑都是佼佼者。

将这样一个重要的要地交予夏侯尚驻守,曹仁很是放心。

虽然曹丕在诏书中,任命夏侯尚为征南将军及荆州刺史。

但是无论按军职还是权责,夏侯尚都必须接受曹仁的统一指挥。

在得到曹仁的委派之后,夏侯尚并未在宛城中过多逗留,而是当即领着麾下的两万大军快速南下。

不出数日,他就来到了武当县外。

扬武将军满宠在得知夏侯尚领军到达的消息后,当即出城迎接。

而当满宠在武当县外接到夏侯尚的大军之后,夏侯尚第一句话便是问满宠道:“伯宁,西城中兵力几许?”

见夏侯尚率领大军到达武当县城外,大军还未安顿,营寨未及建立,便迫不及待地问出这个问题,满宠的眉头不禁一皱。

夏侯尚问这个问题的意味,不言而喻。

但是夏侯尚的地位比他高出许多,满宠又不能对夏侯尚的问题置之不理,因此他最后只能答道:

“约莫一万之众。”

满宠乃是知兵之人,他自驻守武当县以来,便多番派出探子探查糜旸在汉兴郡中的兵力。

糜旸的兵力在汉兴郡中并不是什么隐秘。

所以经过多番查探之下,满宠知晓目前糜旸手中可战之兵大约有一万。

听到满宠的回答,夏侯尚的脸上闪过喜色。

夏侯尚又问满宠道:“当今武当县中,有多少兵卒?”

夏侯尚的目的越来越清晰,但是满宠虽有心劝阻,却也只能先回应道:

“加上县兵,兵力有一万余众。”

满宠的回答再次令夏侯尚脸露喜色。

夏侯尚最后问满宠道:“武当县内外战船可运载多少兵马?”

满宠见夏侯尚脸上的喜色越来越浓,他心中不好的预感越来越强。

“数量可运载两万大军无忧。”

在满宠三答之后,夏侯尚得到了他想知道的。

但是出乎满宠预料之外的是,夏侯尚接下来却只是命令麾下大军安营扎寨,并未再问他一些军务之事。

当在满宠的带领之下,夏侯尚来到城中的县府中时,夏侯尚察觉到了满宠的疑问。

夏侯尚笑着问满宠道:“满君因何疑惑?”

满宠对着夏侯尚一拜答道:“方才将军初至城外便问宠敌我军力详情,而在将军问过之后,宠却不见将军有何举措,故而宠感到疑惑。”

听到满宠的话后,夏侯尚脸上的笑意更甚,他对着满宠回答道:

“我受陛下信任拜为征南将军,臣受君恩,诚惶诚恐。”

“既为征南,到达驻守之地后,则务必先明晰敌我兵力详情,这是我方才问满君的缘故。”

“但兵法有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今我初至武当县,虽知敌我双方兵力,然其余军务暂不熟知。

既然如此,为稳妥计,我就不能贸然做出举措。”

夏侯尚的回答令满宠的脸上浮现喜色。

方才夏侯尚急切三问,还让满宠以为夏侯尚初掌大权,有急于立功的心理。

现在看来,夏侯尚或许有急于立功的心理,但并不是莽撞之人,这点让满宠感到心安。

因此满宠对着夏侯尚诚服一拜,随后他便离开了县府之中。

因为武当县与敌境接壤,所以按照一般惯例,边境县城不设县长,乃是由驻军将军统管军政。

夏侯尚是征南将军,又是荆州刺史,位分远在满宠之上。

当夏侯尚到来后,武当县中的主将当然应当由夏侯尚担任。

而在满宠离去之后,夏侯尚看着空荡荡的县府大堂,他回想起去年汉水上的场景。

那日武帝带着他与曹真,一同驾着一舟艨艟在汉水上与刘备相见。

那时候,跟在刘备身后的便是糜旸与关平。

关平不足虑,虽说关平因为公安一战,身为糜旸副将的他亦名声大噪。

但在世人眼中,关平之所以会立下那般战功,只因为是遇上糜旸这个好主将而已。

那时在汉水之上曹操身后,夏侯尚的目光便一直是注视在糜旸的身上。

夏侯尚知道武帝带他与曹真一同前往会见刘备的原因是什么,为的不就是让他二人看清他们来日的对手糜旸吗?

那一日曹操的那句叮嘱,至今还回荡着夏侯尚的脑海中。

“记住他,以后他会成为你此生大敌。”

曹操作为夏侯尚这辈子最尊敬的人,他的叮嘱夏侯尚一日不敢或忘。

但这并不代表他会因此惧怕糜旸。

相反的在夏侯尚的心中,他一直有想着为大魏提早除去这个心腹大患的想法。

世上没有养賊自误的道理。

而且就算没有曹操的叮嘱,夏侯尚也会将糜旸当做他的眼中钉。

夏侯尚是夏侯渊的堂侄。

夏侯渊或许身为将领性情颇为急躁,但他对宗族内的子侄却一直很好,简直待如己出。

夏侯尚早孤,从小失去父亲的他,在年少时经常受到夏侯渊的关爱与照顾。

在夏侯尚的心中,某些时候已经将夏侯渊当做他的父亲一般。

但就是被夏侯尚视作父亲的夏侯渊,却在定军山一战中,为法正设计所杀。

可以说,法正是夏侯尚的“杀父仇人”。

现今法正已死,法正之子法邈远在成都,夏侯尚都无法找他们报仇。

但是糜旸是法正的徒弟,夏侯尚很自然将对法正的仇恨,转移到糜旸身上。

于公,糜旸是大魏的大患。

于私,糜旸是夏侯尚的仇人。

夏侯尚早就对糜旸恨之入骨。

令夏侯尚没想到的是,上天很快就给了他这个报仇,及为大魏除去祸害的机会。

既然机会来了,那他当然要把握住。

在空荡的大堂之中,夏侯尚抽出了腰间的长刀。

夏侯尚的佩刀乃是百炼而成,锋利无比。

刀刃被夏侯尚抽出后,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锋利的光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