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打破科举为官的壁垒(1 / 2)
至于工匠制度,则是因为朱由检对大明当下的匠户制度弊端的认知了。
现在的大明,缺技术吗?
抛开华夏民族一直美轮美奂、举世无双的手工艺制品不说,单是军队的火器,这时候的大明其实也是不怎么缺的;
起码没有和这时候在火器上已经有了不小的成就的西方,拉开过大的差距。
大炮、火铳等火器,除了理念上的差异之外,其它都大差不差。
真正差的大的,是大明这时候低劣的产品质量。
以至于火器非但没能如两百年前那般在战场上发挥它应有的威力,反倒低劣到军中的将士都不愿意使用,自我选择退化,和清军拼起了刀子、比起了弓箭。
原本高出冷兵器一个维度的它,却被束之高阁、未能在保家卫国中出力。
而产品质量为何差?
当然不是因为大明工匠的手艺不行,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最聪慧、最心灵手巧的民族。
导致大明产品质量差的最根本原因,是因为穷!
贪腐、天灾等等多重原因,使得大明的匠户连吃饱饭、连养家糊口都成了问题。
三天饿九顿、家里人都饿死的情况下还指望这些匠户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不给你一锤子就已经算是忠良可鉴天日了。
所以匠户制度要改!
具体怎么改,朱由检目前想到了可以从遏制贪腐、提高待遇、严查产品质量等方面着手。
同时心中还有个隐隐的想法——给予工匠官身!
凭什么只有科举这一条路上走出来的人可以有做官的机会?
那些在手艺、医术、农技等方面浸淫了半身、取得了突出成就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什么就不能做官?
就因为科举的人手中拿着的是散发着墨香的书,而农民、工匠、大夫手中拿着的是锄头、是铁锤、是草药,就不可跨越这道鸿沟?
朱由检觉得这不公平、非常的不公平。
他要填平这道鸿沟、打破这个壁垒,让真正有能力的、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农民、工匠、大夫及其它专业人才,也有做官的机会。
只有这样,这些行业才能真正的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这些行业才真正的有出路、有前景,大明的专业技术才能有更强大的推动力,不断涌现出更强大、更先进的技术!
只是任何一项制度的改革都是不容易的、都将牵一发而动全身,贵如大明皇帝朱由检,也不是大笔一挥、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小如医疗改革和工匠改革也依然是如此。
所以规划着这些的朱由检全神贯注,浑然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堂下刘维平和兰剑二人,也沉浸在《防疫论》、《外伤集》,这两本朱由检所谓的‘古籍’所带来的、跨时代的知识的洗涤当中无法自拔。
其中的许多论点,都是两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全新知识,让两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触类旁通的学到了许多的东西。
于是乎,这间虽然也不小、但比之朱由检之前的办公场地却要袖珍的多的书房内,尽是哗哗的翻书声,无其他一丝杂音。
连呼吸声都在刻意的压制中微不可闻。
“都说陛下治国勤恳,今日一见,果真是如此,误国的果然都是那帮腐臣!只是这都快亥时了,陛下该歇息了才是,我该不该打断陛下、劝上一劝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