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064章 大义之名!求追读求月票~(1 / 2)

加入书签

[[对于朝堂这些腐朽官僚的反应,赵楷早有预料,立刻退而求其次,提出了“商业物流纳入邮驿运转体系,而国家邮驿运转归入军政院,同时将厢军纳入这一体系中,分担繁重的官物运输,并允许其自主进行商业邮递运营,自力更生,减轻国家负担”这一政策建议……

拆屋效应下,朝廷的群臣们自然没有了再反对的理由。

大宋的邮驿传递本来就趋向军事化,本来也是朝堂每年都要砸入大把大把钱的地方,郓王的提议其实很和他们的胃口。

中央朝廷主管这一体系的,就是兵部……哦,现在应该是军政院与枢密院。

现在,军政院以解决朝廷冗兵这一问题为饵,枢密院和户部可不只是乐见其成,更是大力支持。

宋朝的邮驿传递统称为“递”,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步递,一是马递,一是急脚递。

步递用于一般文书的传递,是接力步行传递。这种传递同时承担着繁重的官物运输的任务,速度是较慢的。

马递用于传送紧急文书,一般不传送官物,速度较快。但因负担这种传送任务的马匹大部分都是军队挑选剩下的老弱病马,所以也不能用最快的速度承担最紧急文书的传递。

因此,在紧急情况下,从北宋开始,又出现一种叫作“急脚递”的新传送文书的形式。

正史中,北伐途中岳飞签收了十二块金牌,就是这个系统快递送过来的。

不过,对于军政院把邮驿传递打包带走,还承诺独自解决地方厢军冗兵问题,大宋朝堂上枢密院官员们十分好奇,眼下一穷二白的军政院到底有什么好的生意路数……

一直以来,此两者一直都是大宋朝廷的负担,且不说地方厢军冗兵这一朝野皆知的老大难,邮驿传递系统中,只陕甘路到西川两千三百多条阁道及三百八十五座驿站邮亭的修葺维护,军马养护、钱粮供给,便一点也不比地方厢军人力物力、俸禄粮饷的投入少……

每年大宋在这两方面的投入,哪怕是和平时期也至少需要数十万贯!

若处于战时,上百万贯的砸钱那是必须的!

而今日,军政院内部各司司监、各职院事们集中到了军政院府衙中,开始了进行七日一次的军政院集议,确认目前城内禁军及院内各司各项工作的进度,商议并安排下一阶段的决策决议与任务目标。

集议在赵楷的主导下,雷厉风行地处理好了禁军各方面的事务,便立刻开始今日商议的重点——

商议邮驿传递及地方厢军冗兵这两大难题的决策。

而当听了赵楷给出解决方案时,所有人都一脸的错愕。

——变革驿站邮亭过去单一的军事化运作,加入商业化的运作模式!

即充分发挥地方厢军的人力优势,组建完善的商业物流运递体系,这一体系,哪怕一直都只限于军事运用的急脚递也能用到商业用途,当然了,不能影响到军情谍报、政令政策的传递送达。

其实从一开始,大宋地方厢军就与驿站邮亭是一体的,厢军辅兵就是各个驿站间的“递夫”,这样的体制一开始还挺好的,递夫的俸禄粮饷直接从军中发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