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人心所向(1 / 2)
[[第214章人心所向
沉吟一下,严望秋道:“孤记得国中有秀才以上功名者,有六千余人,对吧?”
下方大臣立刻道:“国中十府百县,计有秀才五千六百三十一人,举人八百二十三人。”
“嗯,八百二十三个举人,这确实有点多了。”严望秋略略皱眉。
整个南海国,算上建国之后的所有官缺,也不过将将两千人。
而这两千人的位置,他南海派的亲信元勋,便占据了七成以上。
而剩下的两成多五百余人,又要分润给南海郡地方,一些有名望的豪强乡绅。
所以最终能用来安排那些举人的位置,不过剩下三百余个。
很显然。
就这么点位置,根本就不够现有举人分的。
更不用说,举人下面,那多达五千余人的秀才了。
可人家十年寒窗,读书考试,为的就是做官。如今你没官给人家做,这些秀才举人能甘心吗?
眼下或许人家畏惧于严望秋的先天宗师的实力,哪怕心中不满怨愤,也不敢站出来,明面上挑事举旗。
可是,别忘了。
严望秋没几年好活了。
这位老宗师当初之所以从江湖插足于朝堂,就是因为自家门派后继无人,所以才想着从朝廷官方,给门派找条后路。
如今后路倒是已经有了,但这条路能不能坐稳走长,那可就要靠自己本事了。
不过从眼下看来,南海派显然是没这个能耐,并不能有效的整合好国内力量,把这个新生的国度安稳传承下去的。
别的先不说,就说这六千多个读书人,此时就成了南海国的极大隐患。
能读书的,能考中秀才的,谁家里没点钱,没点势啊。
放在地方,那都算是个有脸面的人物。
眼下你断了人家的前程,如此深仇大恨,将来这些人有机会了,能不报复回来?
所以对于南海国来说,如何安抚这些读书人,就已经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难题。
可对于那些读书人来说,安抚他们最好办法,自然是给官做了。
但关键就在于,南海国已经没官位分了。
也正是因为没有官位用来安抚,所以才会搞得现在国中士子,和他这个南海小朝廷如此对立。
先前严望秋还在头疼着,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但此时忙完了琐事,回过头来再看长沙国的请求,那目光顿时就不同了。
对呀。
自己国内没有官位,但隔壁长沙国有啊。
就长沙国那个破落样子,在那边待了一年的严望秋,可以说是深知之。
被那些苗人霍霍了四年,现在整个长沙国,别说读书人了,就连百姓都没剩下多少。
眼下他们刚开国,那陆渊又是个散人出身,找到亲信人手,那便只能求助于天下士人了。
这不就巧了吗?
那边有官没人做,这边人多的官不够做。
两边互补一下,完美配合。
一瞬间,长沙国找到了人做官,他这边也排除了隐患,安抚了那些士人。
严望秋心中这帮盘算一番,然后挥手道:“既然长沙王已遣使者,孤与其盟好,也难推拒。这样吧,你在国中发放榜文,告与那些士子,言明长沙国广招贤才,凡国中有志之士,皆可前往求官。
那些读书人不是一个个都在怨我,不给他们官做吗?
现在好了,我给了他们条出路,他们有能耐,自个去长沙国争吧。
长沙国上千个官缺呢?
这次要是争不到,那可就怨不得别人了。”
下方大臣闻言,立刻钦佩道:“大王明睿,臣下佩服。”
一日后。
南海国都。
城内王宫门口、衙门口、城门口、各坊口公告处,一张张新鲜写好的榜文贴出,张榜差役们拿着铜锣敲了几声,吸引来了大量人群围观之后。
此时王宫门口。
只见领头的一王宫卫士,指着红色榜文,对着前面围来的人说道:“长沙国初立,缺官足有一千七百余,其国主向我国求助,得大王允准,特发下求贤榜。
凡国内秀才以上功名者,有志之士,皆可前往长沙国科举为官。
长沙国科考日期,初定为十一月初一,距今还有两月时间。
诸位家中,若是有秀才举人,都可让其去长沙国考官。此次长沙国可是缺了一千七百余官呢?
如此多的缺额,只要考试稍加努力,捞个官身并不难。
甚至没有秀才功名,也不打紧。
我南海国与长沙国交好,两国各自士子所考功名,都予以承认。
大伙只要读了书,觉得自己能考个秀才的,也可去长沙国科举。考中了功名,不管是留在当地,筹备下一轮科举,还是返回南海国,这也都是好事。
以上这些,都是大王恩德,长沙王贤明,诸位有意者,可回去告诉家人,或者进行准备。
这良机就这一次,错过了,再想碰到,那可就没机会了。”
领头的卫士是个能说会道的,此时看着越围越多的人群,嘴上说的那是唾沫生花,让人听得心潮澎湃。
人群中不少读书人,或者家中有读书人的人听了,也眼露神光,兴奋不已。
不少人讨论了起来。
“这长沙国求贤之事,真的假的?真能有一千七百多个官缺流出来?”
“这当然是真的了。没看到榜文上都写着吗?”
旁边有人压低了声音道:“榜文上是写着,可上面的内容,谁知有几分,真几分假,要知道,咱们这位……”
“别说,别说,人多口杂,可不敢说这话。”有人连忙打断。
附近有些见识广的行商,听着这些嘈杂声音,不由嗤笑道:“一群没见识的。告诉你们吧,那洞庭郡,不,长沙国,我今年才去过一趟,我那边卖了百十车米。
就路上所见,整个长沙国村野凋敝,人口大减,百姓穷苦。
那边打了这么些年战,再厚的底子,再多的读书人,也早早的就给霍霍完了。
眼下好不容易平定了苗人,建立了这什么长沙国,一切百废待兴,从头开始,可不能缺官吗?
我就说一点。
当初我卖米,去的是阳山府,那时阳山府的知府,同时监督洞庭郡南山府的孙思文孙大人,还亲自接见了我。
我在其府衙内,亲眼所见,偌大一个府衙,官员竟才三十余人,还不到足额的三分之一。稍加打听,才知整个南三府,甚至整个洞庭郡,都是如此。
地方府县,除了府县和各曹司主官有人担任外,余下各佐官,都是无人出任,只能由主官兼着。
听闻整个洞庭南三府,就缺了三百多个官员。
如今长沙王统一了洞庭郡,开国建邦,不仅地盘大了一倍,还多了个中央朝廷,那缺的官员,可不就得更多了吗?
照我看,一千七百多个官缺,多半是真的。就算少了应该也是我等去的晚了,位置让人先占去了。
毕竟长沙王的求贤令,可是从两月前就发出来的。
如今都过去两月了,谁知道那边有没有因为缺官,提前考科举,先选一批人用上了呢?”
听到这里,旁边忍不住有人问道:“这求贤榜现在才发,你怎的知道,两月前就有了?”
那行商闻言,得意道:“老爷我自然知道。实话告诉你们,早两月前,老爷我就收到了消息。早早的就把我家那大子、二子,送去了长沙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