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0章凯旋而归(1 / 2)

加入书签

[[第240章凯旋而归

彼此敲定了换城的事情后,接下来陆渊便与贺拔胜开始细谈,这领土该怎么交换?

毕竟两国之间,原本就是仇敌,陆渊更是与对方有着深仇大恨,彼此根本没半点信任基础。

眼下说是说,用南郑城和襄阳城互换了。

但这该怎么换法,就很值得商酌了。

不然要是这边他交出了南郑城,另一边周国却不肯交出襄阳城,那自己岂不成了个冤大头,白送对方一座郡城?

这种吃亏买卖,陆渊才不会去做。

好在对于他的顾虑,贺拔胜早就有所预料,故而当他提出此点后,便爽快道:“若大王不放心的话,我国可先交出襄阳城,大王遣人领兵入城,接收城防之后。可再将南郑城交出,换于我国。”

相较于陆渊的重重顾虑,周国对于领土交易这方面的担忧,就小了许多。

毕竟周国拿了南郑城,后面如果不肯交出襄阳城的话,陆渊自然是拿对方没办法的。

可如果陆渊拿了襄阳城,最后却不肯交出南郑城的话。

那么在如今北伐结束,周、越两个阵营,各自罢兵议和的大背景下。

以陆渊长沙一国的力量,可没办法独自对抗整个周国。

因此他如果真胆大包天,贪欲过头,拿了襄阳城后,还不肯教出南郑城的话。

那么以周国的实力,有的是办法报复回来。

到那时,两国交兵,陆渊,最后怕不是别说保住两座郡城了,别把这次北伐以来的收获,全都吐出去就算好的了。

故而对周国而言,他们并不怕陆渊食言,拿了襄阳郡后不履行协议,交出南郑城。

面对如此诚意满满的条件,陆渊还有什么好说的,当然是欣喜应下:“如此的话,那本王没什么问题了。”

对面贺拔胜见此,饮了最后一口茶,然后起身整了整衣裳,道:“既然这样,那换城之事,就这么定下了。我回营之后,便会传信回去。

大王此时便可派人去往襄阳,接收此城了。

大军撤离在即,本将公务繁忙,就不多留了。先行告辞。”

贺拔胜稍稍行了一礼,然后便转身离去。

陆渊连忙跟着送他出了小亭,等对方身影闪动,消失在亭外原野上时,他又静立了片刻,表情出神。

好一会后,才醒过神来,面露笑意,口中自语道:“这还真是,一个不错的好消息啊。”

出来一趟,白得了一座郡城。

这么大好消息,怎能不令人开心?

因此心情愉悦之下,看了眼旁边已空无一人的小亭,陆渊也脚步轻快,返回了南郑城。

回了城内,他立刻让人找来了蓝彩儿,然后与她具陈此事。

听闻自家夫君竟与周国达成了此等交易,蓝彩儿也不由吃惊,随即很快意识到,这里面有着怎样的好处与利益。

所以等面对陆渊要求自己,立刻领兵三万,赶往襄阳,接收此城时,立刻就应道:“大王放心。有妾身在,定会好好守住襄阳城。”

陆渊抱着蓝彩儿,心下对自己这位王后很是满意,同时宽慰道:“王后先去一步襄阳,等我这边事情忙完了,就率军来与你会合。然后我们一同返回长沙,举行未完的婚礼,正式成婚。”

自从订婚以来,蓝彩儿对陆渊事业的帮助,可谓极大。

正是有着对方帮助,他才能顺利逼得朝廷妥协,建国长沙。北伐以来,更是可以专心在前方破敌,不用忧虑后路的安危。

因此对于蓝彩儿的帮助与情谊,陆渊还是记在心中,有些感激的。

而且两人婚事,拖了大半年了,各国使者虽然看在他连战连捷的面上,还留在长沙城中,没有离去。

可再拖下去,难免不会保证有人等不及,先行离去了。

故而对于快点成婚,举办婚礼,陆渊也是想快点办好,不想再拖下去了。

而蓝彩儿听闻这话,顿时脸色羞红,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嗯了一声:“妾身听大王的。”

陆渊见此,不由哈哈大笑。

……

与贺拔胜达成了协议后,接下来几日,周人撤军的速度明显加快许多。

显然有了这份对陆渊大有好处的盟约在,周国那边也不怎么担心,陆渊会在这个时候,出手对付自己了。

而在双方放心的情况下,到了弘道八年九月二十的时候,周国三十万大军,已经尽数撤离了南郑府。

甚至其中二十万大军,都开始沿着来时的道路,北归周国。

在汉中郡的地界,周人只留了十万人下来,作为当地守备。

陆渊也称此时候,让蓝彩儿领着三万兵马,开始向东而行,前往襄阳郡准备接收城池。

与此时候,他也让后方的周青,开始逐步迁移征召民勇的家眷,把他们都迁往巫山、临江、渝中三府。

如今与周人罢兵议和,陆渊军中,那些民勇却还剩下了六万余人。

这些人都是精壮男子,就算当不得兵,带回去种田做苦力,那也是一把好手。

而西川、汉中两国已立,虽然此前就有着协议,他们与长沙国间可以互为盟友,共同抵御周国,甚至防备朝廷。

但乔康全汉中一事,却还是让陆渊起了戒心。

不管是他,还是济慧,原先就处在朝廷核心掌控的广陵、临海两郡,要说这两家与朝廷关系浅薄了,那是打死陆渊都不信。

故而对于他们说的话,真当真那才是傻。

于是思来想去之下,陆渊觉得,还是得再削弱削弱他们。

而削弱的最好办法,当然是迁走他们的户口了。

眼下还有六万民勇,算上这些人的家人,那就是六万户,三十万口。

把这三十万人迁走,本就遭受战乱重创的西川一地,人口又将来个断崖式下跌。

到时除了陆渊掌握的巫山、临江、渝中三府外,西川剩下七府之地,怕是只能剩个六七十万人了。

平均一府连十万人都不到,怎个凄惨可说。

至于陆渊这般做了,济慧和乔康全会不会有什么不满?

在已经认清自己无法完全相信这两人,也无法和他们结成可靠盟友后,陆渊就已经无所谓了。

甚至如果这么做了,乔康全不和自己换领土怎么办?

协议先前就已经有了,甚至于巫山、临江、渝中三府,都还被自己占着。

在这种情况下,乔康全有的选择,和陆渊交不交易吗?

对方能做的,就只有履行诺言,然后跑去汉中郡开国。

不然的话,大不了双方战过一场,战场上决胜负。

虽然周国退兵了,但梁国的二十万大军,此时还在江夏郡呆着呢。

有着这股外力在,此时此刻,陆渊对于朝廷阵营,那是半点也不虚。

大不了干一场,看谁赢谁负。

不过大概率的,济慧和乔康全还是会咽下这口气,乖乖接受现实。

让周青在后方迁移那些民勇的家人,陆渊在南郑城这边,在等了几天,等蓝彩儿领军出发去接收襄阳城有一段时间后,也开始让人迁移南郑府的户口。

他和周国的协议,是交换城池。

这里面,可不包含交换人口。

周人在襄阳府那边,愿意给人口出来,那是对方的事。

可在南郑府这边,陆渊可从来没说过,要把这里的人口交出去。

贺拔胜说得不错。

南郑府户口十万,五六十万人,此时虽然已经被迁移过半,但剩下二三十万人,那也是一个极大的数字了。

把这些人留在这里,只会充实周人的实力,让他们能养更多大军,提供更多后勤,来威胁汉中国。

新生的汉中国可没多大实力,能扛住这么大的强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