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收支平衡(1 / 2)
[[第250章收支平衡
陆渊这些日子,过得还是很顺心的。
也不知是不是冥冥中真的有着天意,诸事诸物受气运命数影响。
自从他脱离了金陵朝廷,在国号为楚,自成一个体系之后。
原本因为被大义钳制,不得不分流出去的那一成气运,就全都收了回来。
而气运完整之后,陆渊整个人的气运,也如井喷般爆发出来,各种好事纷至沓来。
首先是国内,军队方面,禁军各部,纷纷传来好消息。
九支禁军,共十八万兵马,在经过了年余时间的整顿磨合之后,战力已经大部成型。
尤其是前段时间和宁国的紧张对峙,有了近乎实战的拉练,这些由原本的越人、苗人、周人、羌人,揉编而成的禁军,总算是相互熟悉,能形成默契的配合了。
而地方上的郡府县兵,就更不用说了。
他们人数更少,磨合起来更加简单。而且也不用像禁军一样,承担繁重的任务。早在年前的时候,就已经战力成型了。
至此,中央与地方的部队,接连战力成型。从弘道九年开始的这场军改,总算落下了帷幕。
楚国的战力,彻底达到巅峰。
不只是军队方面,就连内政方面,好消息也是一个传一个。
首先,自然是如今整个楚国之内,最为重大的移民工程。
这场同样起至弘道九年的移民工程,从该年正月开始,一直到如今的神武元年六月,前后持续了一年半的时间,此时也总算宣告完结。
不仅如此,除了陆渊收复西川后迁移的几批移民,先期的大部移民,许多都已经在地方安稳生产,修建房屋,耕种农田,种植桑树,经营生意,有了稳定的收入,算是彻底的安下了家来。
就算是后几批移民,此时大多也已修好了房屋,虽然赶不上春种夏收了。但洞庭郡这片地方,一年两熟,今年的秋收却还是赶上了。
只等今年秋收完毕,那么这全部加起来两百万三十万左右的移民,也就彻底在楚国安家了。
这些北伐掳回来的民众,消化的差不多了。
今年的第一批夏税,也在七月份的时候,陆续从各地上收了回来。
根据各地府县的上报,经由崔长青,孙思文他们一帮朝廷大臣统计,等上报陆渊的时候,今年上半年的税收就有了个具体数目。
“禀大王,今夏税收,全国三郡一十七府,共收田税二百二十一万两银子,算赋(人头税)一百一十七万两银子,口赋(人头税外的人头税)五十六万两银子。
此三项,合计三百九十四万余两银子。
此外还有各地的关税,自我楚国建立以来,随着地方日益安稳,各地府县百业恢复,各种商铺也逐渐建立起来。
地方民生安稳,于是各郡各府之间,商旅往来频繁,各地关卡津口,所收之关税大为增加。
仅今年上半年,国内关税便收了八十二万两银子。
随着地方进一步恢复,此项税收应还会继续增加,据户部统计,最终能达到一百五十万两银子之巨。
而且这还仅是国内。
如今我大楚声威日隆,国力日益强盛,天下各国往来于我之商旅,也日渐增多。
南海、苏国、江东、梁国、周国、西南夷,此诸国商人,巴陵集市之内,成群结队,皆可见到。
天下各地的商品货物,皆有他们输送于此。
光是收这些对外的关税,今年上半年便有九十二万两银子。
而且我大楚新立,消息还未传开,等天下各国皆知我强盛之后,蜂拥而来的商旅,将会更多。
届时对外关税,或可涨到二百万两银子,潜力远比国内关税要大。
不过即便如此,国内国外关税,光是今年上半年,便有二百零四万两银子。
除了关税之外,我大楚还会对城中商铺、以及市集买卖征收商税。
这些商税,虽比不得关税。但今年上半年,所有商税加起来,也有八十三万两银子。
此外还有一些杂税,虽数目较小,但合计也有四十八万两银子。
如此田税、口赋、算赋、关税、商税,一共五种大税,算上杂税,我大楚今年上半年,一共收取税银七百万两银子。”
乾元殿内,陆渊接见着孙思文,然后听着这位好友汇报完今年上半年的收入,整个人都不由呆了。
半年就有七百万两银子,自己的大楚国,这么有钱的吗?
他有些不敢置信,不由再问道:“孙卿,今年上半年,真有七百万两银子的税收?”
孙思文也知道陆渊的惊讶,说实在的,当他得到这个最终数目的时候,也是吃了一惊。
因为今年上半年的税收,实在是出乎意料的多。
不过这个数目是他们核点数遍,并且派人去地方查验过后,所得出的真实数目,是绝不会有错的。
所以此时听到这问,孙思文便笑道:“回大王,这些税银都以押入各府之库,稍后两月便会解送回京,届时自可差验。”
见好友这般肯定的答复,知晓对方绝对不会骗自己,陆渊心中,才总算是相信了这个事实。
而相信之后,便就是一阵惊喜了。
“若上半年有七百万两银子的夏税,那么到入冬的时候,年税就应有八百万两银子。两税相加,我大楚今年税赋,便有一千五百万两银子了。”陆渊算着这笔账。
大楚承袭前越制度,一年税赋分为两次。分别为七月收的夏税,和十一月收的年税。
这其中,因为多了一些其它名目的杂税,还有将近年底各地商旅往来更多,下半年能收的关税商税,也随之较前半年增加。
因此到了年底,年税收的通常比夏税更多,会多出个一到两成的数目。
故而今年上半年有七百万两银子的夏税,那么按照增幅一成半推算,下半年最少也能有八百万两银子的年税。
两项加起来,一千五百万两银子,这数目已经不小了。
最起码,大楚现今二十四万兵马,总共一千六百万两银子的军费,如今一年的税收,差不多便可填平了,也就差了一百万两银子而已。
但南海国、苏国那边,每年也还有五百万两银子的援助。
这一百万两银子的差额,也足以填平了。
甚至不只是填平。
陆渊想到这,问道:“孙卿,我记得国内各项开支,是在三百万两左右对吧?”
“回大王,确实如此。”
孙思文点头,然后说道:“如今我国中,朝廷及各地郡府县,计有大小官员三千零七十一人。这些官员俸禄开支,每年需银五十七万八千余两,米十三万六千石。
此外各地官府日常行政开销、官宅维护、出外办公等等开支,加起来也有六十三万两银子。
还有各地的道路修缮、城墙维护、水利兴建、城市清理等等工程,每年也需开支一百二十五万余两银子。
另外朝廷此前历年大战,前后伤退战死士卒,足有五万余人。
这些人虽然当时已经给了抚恤费,但大王仁德,每月依旧给予一笔赡养费。此项一年加起来,便有十二万两银子。
还有朝廷每年,都会给各地学院拨款,以资助学子。对于地方上,鳏寡孤独之人,也有赡养之费。这两项相加,也有八万余两银子。
另就是朝廷这边,日常行政、各项外出办公、巡视地方、出使它国等等,每年也要二十三万余两银子。
还有大王这边的王室开支,每年朝廷也需给予三十万两银子,作为日常开销。
以上种种加起来,大约需要三百二十万两银子。”
孙思文说到此处,语气顿了顿,然后又道:“但这只是正常情况下的开支,落于一些突发事情,比如水灾、旱灾,各地欠收,朝廷还需有所补助救济。
每年还需另留下五十万两银子,作为紧急之用。”
一个王朝的维持,费用并不低。
如今大楚才三郡一十七府,刨去军费,每年的正常开销,就要三百七十万两银子。
就这,还是建立在官府较为清廉,大王极为节俭的前提下。
要是换做前越那种,地方官府贪婪无度,朝堂公卿以及皇族奢靡挥霍的情况,这开支还得往上翻两番。
即便出现一个鸡蛋,十两银子的事情,也不显奇怪。
或者说,在前越,乃至如今的宁国宫廷,这种现象或许已经存在了。
毕竟,那可是一个传承了两千年的世家集团,阶级固化、根深蒂固至此,出现什么奇葩都是正常的。
不过这是王朝维持久了,才会出现的事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