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7章对峙时机(2 / 2)

加入书签

那么作为同样受到楚国影响和威胁,不得不紧跟着调动大军,来一场静坐对峙的其它各国,应当也是同样如此了。

楚国坐拥江汉以及洞庭两大产粮地,并且西川平原经过这几年的移民屯垦,也重新开发了出来,成为又一产粮地。

有着三大产粮地在,还有楚国这些年积攒的四千万石粮食在,一年区区数百万石的粮食消耗,陆渊自问还能撑得住。

而且随着打下了汉中郡,获得了当地的一百六十万户口,以及今年年初从陇西郡掳来的三十万民众,楚国如今的总人口,已经正式突破了千万大关,达到了一千零七十余万之多。

在人口上,已经正式达到了霸国的标准。

有着这么多人口在,地方上少了二十五万民夫生产,影响也不会太大。

所以继续维持如今这种消耗战略,楚国是没有半点问题的,别说一年半载了,就算维持个十年,也毫无问题。

可楚国能做到的事情,别的国家就不一定了。

东边的宁国,近些年来承平已久,积攒了不少家底,同样也是霸主之业,和楚国对耗,应该也没什么问题。

但南边的苏国和宋国,这就不一定了。

苏、宋两国,地处南荒之地,国内本就贫瘠,多山少平原,向以穷苦著称。

也就宋国好上一点,国都宋平所在的区域,有一块红河平原在,勉强算是半个产粮地,可依旧算不得富裕。

且前些年跟着楚国一起打西南夷,各自都开拓了不少领土,设置了郡县。

开疆拓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本是件好事。

代表着武功强盛,同时也能增加战略纵深。

只是凡事都有两面性。

两国开拓了新的领地的同时,自然也承担了开发新领地的负担。

想先前陆渊为了开发洞庭、黔中、西川诸郡,可是接连执行了好几次百万规模的移民工程。

最巅峰的时候,楚国需要负担两百余万的移民生计,包揽他们长途跋涉,在新家园建好屋舍,并投资一部分农具种子供他们初期生产,还有半年乃至一年的无偿粮食供给,以及三年之久的免税期。

此外还要在移民地区屯驻重兵,负责清理野兽、流寇、当地顽抗的土人,以及镇压移民的动乱。

以上种种,哪一个不是极为耗费资源?

最艰难的时候,为了养活这些移民,开发新的领地,维持地方驻军,楚国每年都要耗费数千万石粮食,以及同等数量的银子。

当初为了支撑这些消耗,陆渊可是将举国三郡十七府,六百余万百姓的一切生产,都投入到了这场移民工程之中,甚至最后还要靠着在外掠夺,才勉强支撑了下来。

于是有了如今苦尽甘来,成就霸业的昌盛气象。

可当初楚国有这个底蕴,来支撑移民,苏、宋两个小国,哪来的这个底蕴?

苏国本来就因为频繁的动乱和战争,百姓一直陷于困苦之中,向来以穷著称。

如今要负担半郡四府的移民,还要养活国内五万的兵马,以及数量众多的权贵,早已经到了极限。

宋国好上一点,有这个红河平原撑着,勉强能维持移民消耗。

但宋国除了移民之外,还采取了强军政策。

以一个两百万人口的小国,养活了十五万的常备兵马,堪称穷兵黩武。

种种政策,简直是当初翻版的长沙国。

陆渊是知晓自己在长沙国时期,国库里面到底有多么穷的,那是能饿死耗子的程度。

宋国为了壮大,采取了同样的政策,使国力迅速增长的同时,也同样令国内变得穷困。

所以这两国,跟着陆渊玩了静坐对峙的游戏之后,很快便国库穷竭,钱粮短缺,难以为继了。

仅仅只是两月时间,到了八月初的时候,原本因为苏宋两国之君盟誓,临时拼凑而出的七万联军,很快就因为钱粮困乏,隐隐有着分崩离析的节奏。

若非紧急时刻,南海国那边调拨过来的一批钱粮,帮两国续了一波血。

怕是两国盟约,就要因此正式崩溃,彻底化为一个名义,形同虚设。

只是就算如此,南海国也国力有限,不可能无止境的供养两国。

拖的时间长了,终有一日,三国会因为钱粮不济,不得不撤军退兵,放弃与楚国的对峙。

而宁国那边虽然得知了消息,知道联军形势有些不妙。

可宁国与苏宋两国之间,远隔千里,中间还有重重山岭阻隔。

此等情况,就算宁国有着充足粮食,但想要转运到苏宋两国境内,耗费也是一个令人窒息的数目。

长途转运之下,供应两国七万兵马,几乎不亚于供养七十万大军。

如此大的耗费,宁国也吃不消。

而且为了这么点兵马,耗费如此之大,也太过不值。

有这么多钱粮浪费,还不如在国中再招二三十万兵马。

这样也算是增强了自己实力,把钱粮用在了自家身上。

所以远在千里之外的苏宋两国,宁国也有些鞭长莫及,爱莫能助。

只是岭南之地,位置也很紧要。

不仅能牵制楚国大量兵马,从另一处战线拖住楚国。

维持苏、宋、南海等国的存在,也能断绝楚国侵占岭南,获取此地人力物力的图谋。

所以此地绝不容有失。

内外交困之下,四国联军这边,都有些坐不住,想着是否要主动发起进攻,自己开启战端了。

既然楚国不来,那我自己过去。

就不信四国合力,倾尽百万之兵,还打不赢一个楚国了?

不过,虽然这个提议屡屡被人提出,可近些年楚国兵威太盛,陆渊战绩太过亮眼,各国忌惮他与楚国的实力,一个个犹豫着都不敢主动进攻。

四国彼此间,都想让其他成员第一个动手,好试探楚国底细。

可这种如意算盘,每个人都在打,又每个人都不愿吃亏。

彼此算计之下,此计,也就只能一直存在纸面之中了。

只是虽然如此,但不管是联军一方,还是陆渊这边,心里都很清楚。

如今这种对峙状态,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在联军,或者说联军内的岭南三国支撑不下去前,他们肯定会提前发动,向楚国动手的。

楚国想要靠着这种以家底耗死对手的手段,赢得这场战事的胜利,终究只是奢望。

那些敌人都不是傻子,不可能眼睁睁的坐以待毙,看着楚国逐个击破盟友,一步步壮大,然后吞吃所有的。

现在唯一的不确定因素,也就是岭南三国能撑多久,或者说他们的耐心有多久了?

对此。

陆渊估算,以三国的家底,可能最多再撑两三月,或者更短些。

一两月内,便要忍不住,提前发动进攻了。

而他这边,事实上也有些忍不住,想要发动南征了。

因为随着时间过去,四国联盟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隐隐有着形成一个以宁国为首,合纵针对楚国的盟会趋势。

同时四国内部,军事实力也在迅速扩张,时间拖得越久,这些敌人就越强大。

不趁着他们还没完全合为一体,军事实力发展到极限之前,提前将他们的联盟击破,趁着他们虚弱的时候,率先攻灭几个弱小势力。

那么等联盟成长起来,楚国再想攻灭他们,需要付出的代价,可就远比现在要多得多了。

所以陆渊同样也有些按耐不住,想要率先发动战争了。

只是如前言所说,九州之内最大的变数,各大仙门还在,紫阳道还在,所以他忌惮之下,也只能强行忍耐住动兵的心思,继续等待着机会。

好在这个机会,等了两个月之后,终于来了。

神武十年八月,一连两道消息,先后传入了巴陵。

首先是雪原那边,得益于今春联合攻势尝到的甜头,雪原蕃人派出使者,想要邀请楚国,于今秋的掠粮之战中,一起攻打周国。

然后就是飞霜道。

道主莫离领着门人,亲至巴陵,向陆渊辞行。

随着时间过去,一年之期终于到了。

这些九州各大仙门,其实已经准备依约而行,北上北冥幽都,举行举界飞升的大事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