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国家意志(2 / 2)
不过刘盈并不打算在秋收之后,就立刻推广冬小麦的种植。
这是因为冬小麦秋播夏收,而夏收之后,后世一般是选择种一季晚稻或是玉米。
但在这个年代,晚稻尚未驯化,玉米也只有刘盈手上的那四五千粒种子。
最重要的是,人们的饮食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
强行让吃惯了米饭的人,去改种小麦,然后以面食为主,只怕又要被老夫子说‘苛政猛于虎’了……
所以,还是治大国如烹小鲜,慢慢来吧。
也因此,在秋收结束之后,刘盈通过说服萧何,让他在汉中郡颁布法令,号召民众种植油菜,就是能榨菜籽油的那种。
嗯,在这个年代,油菜也叫做芸薹。
此时的气候相比后世要高一些,大致套用一下的话,就是黄河流域的中原一代,气候类似于后世的江南。
北方降雨充沛,比如毛乌素沙漠,这时候还是一片草原。
所以,也养出了匈奴这个强大的游牧国家。
而在汉中秋播油菜,基本上到了来年的三四月份,就可以进行收割了。
粟米或是水稻的种植,也差不多就是这时候。
这样一来,从一年一熟,就变成了一年两熟。
油菜虽然不是主粮,但油脂能够提供的热量,远远要比碳水化合物高的多。
简单来说,吃油多了,粮食就吃的少了。
而且榨油之后剩下的油饼,简单发酵一下可以用来喂猪。
饼饲猪易肥,上田壅苗堪茂。
此时,通往成固县的道路上,在数百名甲骑的护卫下,萧何的马车缓缓驶来。
煤铁商社的大门口,三四十个工匠家里的小孩子,立刻排列在道路两侧。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声声童稚,整齐划一。
萧何从马车上走下,神色微微有些出神。
他今天,是过来看刘盈所说的造纸坊的,没想到一到大门口,就见到了这么一出。
眼前的这些小孩子们,一看就是提前准备了好久。
他们身上的衣服虽然有些陈旧,但却清洗的很干净,他们本人也同样清洗的很干净,梳理的整齐的头发间,并不像其他地方的人那样,有虱子爬来爬去。
大门口,盘公用手肘捅了捅刘盈:“是不是有些太浮夸了?”
刘盈摇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但他看后世的新闻里,领导去很多地方视察的时候,当地大多都要组织一批小孩子当门迎。
他上前行礼后,领着面无表情的萧何向造纸坊走去。
“老师当日所见的叫做竹纸,是用竹子做成的……”
刘盈边走,边指着远处的水池子说道:“这里就是浸泡竹子的地方。将新砍掉的竹子剥去外皮,劈开后用石灰水浸泡百日,就成了可以造纸的原料……”
萧何微微点头,他其实对这些不感兴趣,他更想要看的是,纸,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纸这种东西早就有了,只不过‘纸’字之形,乃是‘纟’字边,所以这时候的纸,原材料是养蚕缫丝时,遗留在竹席上的残丝漂絮。
也因此,纸张不仅数量奇缺,而且价格也很是不菲。
毕竟,丝帛,在很多时候是可以当钱用的。
用这样的东西作为纸张来进行书写,和后世里用钞票点烟一样的奢侈。
书写的载体,一般都是竹木制成的书简,以及帛布。
这两者有一个相同的属性,那就是贵!
帛布,在很多时候能当钱用,不过它简单清洗后,还能接着用。
而竹简的价格,主要贵在人工,需要选择合适的青竹,进行裁切,烘干(杀青),以及打孔编成行列,才能使用。
所以萧何的想法就很简单了,刘盈说过,竹纸的成本相对低廉,那么用竹纸代替竹简,应该能节省不少开支。
无法开源,那就尽量做到节流。
见到萧何有些意兴阑珊,刘盈也懒得解释许多,于是跳过研磨制浆、蒸煮拌浆的过程,直接向揭纸焙纸的地方而去。
“老师请看,这里就是出成品纸的地方。”
萧何向远处望去,只见近百人忙忙碌碌,将舂好的粘稠浆液倒入水池之中,接着搅拌溶解,最后用竹帘放入水池,轻轻晃动,让纸浆均匀沉淀。
最后,他们再把放到纸架板上,轻轻揭起,于是一张张湿漉漉的竹纸就留在了原地,等待榨干水分。
萧何摸着一摞摞成品纸张,看向刘盈问道:“多少钱一张啊?”
刘盈摸了摸下巴,在心中计算一番:
“分上中下三品,上品一张百钱。中品,也就是老师你现在摸的这种,一百五十张一扎,一扎三十钱。至于最下品的黄纸,一扎三百张,十五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