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四十九章 青楼(1 / 2)

加入书签

这时候,李彧扭头看了看李文栋。

殿上的这些大臣只听见李文栋缓缓说道:“不错,当年先皇确实留下过一道口谕,在赵公公归天之后,将他葬在皇陵!”

听到李文栋这么说了之后,这些大臣这才意识到,事情似乎并没有这么简单。

而单文柏更是脸色铁青!

因为不论先皇是否真的下过这道圣旨,李文栋此举,无疑是在跟他们作对!

在如今的大梁,李文栋所言可比李彧所言的可信度高得多!

若只是李彧坚持这个说法,那这些大臣必定会认为只是李彧矫诏,虽然不会因此给李彧判罪,但对他来说,必定会有影响。

但李文栋不同!

他身为当朝摄政王,是如今大梁最具权势的人。

况且,在这些年里,李文栋的的名声还算不错,也颇得民心,因此,一旦他发话,这些大臣对于是否将赵公公葬在皇陵的看法必定会有所改变!

其实,是否将赵公公葬在皇陵,这对齐太后他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只不过,因为在过去,确实没有将太监葬在皇陵的先例!

而齐太后他们这么做,无非是想要挫一挫李彧的锐气。

而且,这么做的话,对于他们来说,自然是百利而无一害!

因为李彧越是坚持,那么给这些大臣的印象就会变得十分不成熟!

若是李彧因为这件事而跟这些大臣发生冲突,那齐太后他们就能坐收渔翁之利,所以这自然是齐太后他们愿意看到的!

但是,如今李文栋也说,先皇有过这样的旨意,那么不论最终的结果如何,李彧都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所以,单文柏在听到李文栋的话之后,十分不满的说道:“此事为何从未听王爷提起过?”

单文柏对于此事也将信将疑!

因为以他对先皇的了解,先皇的确有可能下这样的旨意。

但是这李文栋在这个时候说出此事,必定也有着他的心思。

而且,按照李文栋的说法,先皇偏偏留下的是口谕!

如此空口无凭之事,根本无从考证!

但李文栋不是李彧,他也不能像崔时敏质疑李彧那样去质疑李文栋!

所以,他也只能较为隐晦的怀疑!

不过李文栋倒是一脸淡定,只见他缓缓说道:“此事虽然对于赵公公来说,是极大的恩宠。而赵公公虽然已经年过花甲,可若是早早知会于他确实不太吉利!因此本王本来打算将这大权交给皇上的时候再告诉赵公公,到那个时候本王跟赵公公也算是功成身退,也不会再有什么顾忌了!只是没想到,赵公公会走的如此突然,所以皇上在将赵公公的尸首运回京城之后,本王便跟皇上商议了此事!”

李文栋的这番话说的合情合理,因此不少大臣已经开始相信确有此事!

单文柏眼看风头不对,又立刻问道:“那之前皇上为何不将先皇留下口谕之事说出,若是如此,相信诸位大臣也不会执意反对!”

单文柏自然还是不太相信先皇留下这样的旨意。

在他看来,若是真的有这道旨意,上次在朝堂之上,李彧必定早就说出来了,根本不用等到今日!

照他的想法,这必定是在上次李彧提出将赵公公葬在皇陵失败之后,他们商量出来的计策而已!

只是他没想到,李文栋竟然会如此帮着他们!

因为在这一整件事中,若是没有李文栋的话,根本无法说服这些大臣!

而李文栋却是叹了口气说道:“因为皇上知道,将赵公公葬在皇陵,虽有皇上口谕,但大梁建朝这么多年以来并无先例,于理不合,皇上担心将此事说出会影响先皇的声誉,所以打算自己将此事扛下来!不过本王自然知道此举根本行不通,所以在本王的多番劝说之下,皇上才答应将先皇的这道口谕公开!”

李文栋的这番话,立刻将李彧由不孝之人变成了重孝之君!

这个说法也加深了几分可信度!

朝堂之上的这些大臣,大多都是两朝元老,也都曾经在先皇的手下办事!

所以先皇的行事风格他们很清楚!

若是先皇真的下了一道这样的旨意,他们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

如今按照李文栋的意思,李彧为了维护先皇的声誉,想要自己扛下这不尊律法的骂名,倒是跟先皇的性格如出一辙!

就在这个时候,从这些大臣之中传出来一个声音:“皇上重情至孝,臣等知罪!”

而其他大臣也立刻附声道:“臣等知罪!”

他们所说之罪,自然是先前对李彧的怀疑之罪!

陈安晏注意到,一开始喊话的,正是那位兵部老尚书魏大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