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一十七章 眼线(三)(2 / 2)

加入书签

一般来说,若不是重大的案件,人犯还是会被关在刑部大牢。

只有在涉及一些十分敏感的案件或是复核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时,大理寺才会将人犯直接关押在大理寺。

至于顺天府的大牢,这里所关押的大多都是涉及京畿治安以及一些地方案件的人犯。

因此,总的来说,顺天府大牢里的人犯最多,但这些人所犯之案,大多都跟之前被关押的顾青松他们差不多,少则三五个月,多则三五年。

而刑部里关押的,大多都是重犯,关押的时间大多都在五年甚至十年以上,也有一些只是临时关押,日后还会被流放甚至问斩。

至于大理寺的大牢,相比之下就要清闲不少。

但是只要进了大理寺的大牢,就说明此人涉及的案子要么牵连甚广,要么此人罪恶滔天!

而实际上,在大梁的京城里,除了刑部、大理寺以及顺天府的这三座大牢之外,还有一座大牢,那就是枢密院的大牢。

这枢密院的大牢跟另外三座大牢不同!

在这枢密院的大牢之中,所关押的几乎都是其他国家的奸细。

而枢密院里的官吏,也有着自己的审讯方式,他们用各种手段,从这些奸细的口中撬出一些有用的消息。

除此之外,这里还会关押一些通敌叛国的人犯。

不过,像是通敌叛国的人犯来,情况一般都会比较复杂,通常来说朝廷都会派刑部以及都察院配合枢密院一起侦办,但还是会以枢密院为主。

而且,枢密院也有权直接将人犯关押到枢密院的大牢,而不是刑部大牢。

所以,照理来说,今日抓到的这个倭国奸细应该是被关押到枢密院的大牢,而是不是刑部大牢。

那位枢密使杜大人,虽说平日里一向都十分低调,但对于这样关乎大梁安危之事素来都不会手软。

过去曾有一位兵部侍郎,因为疏忽,有一批军需之物耽搁了数日。

杜和安亲自带人在这位兵部侍郎家的大门口堵了三日。

尽管这位兵部侍郎的府上还有侧门,而杜和安也并没有派人专门看着侧门,但这位兵部侍郎在这三日之内还是没敢出门半步。

最后,还是魏文康出面解决了此事。

看在魏文康的面子上,杜和安才没有再继续追究,而这位兵部侍郎最后也被连降数级,也算是魏文康给杜和安的交代。

可是,就这样一位无比看重大梁安危的枢密使,今日却破天荒的将这个倭国奸细交给了顺天府。

而且,在抓捕这个倭国奸细这件事上,枢密院竟然根本就没有人参与。

如果过寻常百姓对朝廷各个衙门的职责不熟悉的话也就罢了,可是朝中的那些官员却是对此十分清楚。

特别是枢密院的官员,他们对于杜和安的决定十分不解。

甚至,他们都是今日顺天府发布了告示之后,才得知顺天府抓到了一个倭国奸细。

他们原本准备将此事告诉杜和安,再请杜和安上奏朝廷,参唐大年一个僭越之权之罪。

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杜和安竟然根本没有参唐大年的意思,而且按照他的说法,此人既然是顺天府查获并抓捕的,那便交给顺天府审问,到时候发一份公文前去索要查问的结果便是。

杜和安这样的态度自然让有些属下颇为不满。

不过,杜和安毕竟官拜枢密院使,又是先皇亲封的顾命大臣,他们自然不敢有异议。

不过,他们不敢有异议,可其他官员却有些坐不住了。

因此,在顺天府发出告示后不久,就有一些朝中的官员偷偷去找枢密院的官员打听。

在听说了杜和安的态度之后,他们也十分诧异。

在前后也就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这枢密院的门口却是渐渐热闹了起来。

按照大梁朝廷的官制,朝廷其他衙门的官员,在没有朝廷旨意的情况下,不得随意进出枢密院。

所以,这里倒是没有朝廷的官员,反倒是有不少官员府上的家丁前来递送拜帖,想要求见杜和安。

其实,有些官员想要求见杜和安的目的,并不在于想要打听审问那个倭国奸细之事。

毕竟在之前,枢密院也审过不少奸细,可对于审问的结果,他们也不会去费心打听。

一方面,枢密院审问的大多都是奸细,这些奸细主要刺探的,大多都是大梁的军事秘密,所以这自然是归枢密院管。

其他衙门的官员要是过分的想要打听,极有可能会被人怀疑有通敌叛国的迹象。

他们之所以想来找杜和安,是因为他们想要通过杜和安去向顺天府施压,好让唐大年来出面应对杜和安。

这样一来,他们才能去向唐大年施压,打探李桂成等人的情况。

从年节前一日的宫宴至今,大梁都已经复朝了,这唐大年竟然还没有出现。

可是,让这些官员没有想到的是,他们通过派去的家丁所得到的答复都是不见!

而且,这位杜大人倒也懒得找什么装病的借口,只是告诉他们,他谁都不想见。

而这位枢密使大人,这个时候正在枢密院里悠闲的晒着太阳。

在他旁边的桌子上,除了一杯热茶之外,还有一个书册大小的盒子。

这盒子此刻正半开着,依稀能看到里面似乎有些信件,还有一些纸张。

此刻杜和安的手上正拿着一张纸,若是有人在旁边的话,一定能发现,这纸上的都是倭国文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