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五十九章 暗示(1 / 2)

加入书签

这王家这么大的家业,竟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家破人亡了。

过去王家那些趋之若鹜的亲友,如今一个个唯恐避之不及。

而王家的那些丫鬟家丁,也都连夜逃走,生怕惹祸上身。

至于王勇,平日里白天的时候他就带着一个用杂草编成的扳指在街上游荡,到了晚上,要么是睡在城外的破庙,要是出城的晚,就只能露宿街头。

不过,也有一些谷城县的百姓多少听到一些风声,知道这一切都是樊文清的手笔。

因此,有时候也会对王勇接济一二。

而像这样的事,在樊文清上任之后,于师爷少说已经替他做了十多趟了。

所以,樊文清担心,这于师爷是被过去那些被害的家破人亡的百姓抓住之后虐打致死。

若是放在平时,樊文清倒也不会这么担心。

可如今孔明城在谷城县,若是那些百姓把事情闹大了,那对自己来说,就有些不好收场了。

因此,尽管孔明城的安慰之词让自己十分受用,可樊文清还是不敢大意,一边派人去于师爷岳丈家中打探其夫人孩子的下落,一边派人追查于师爷昨日跟自己分开之后的行踪。

见到樊文清有条不紊的发号施令,孔明城也笑着说道:“大人深谋远虑,实乃谷城县之福!”

听到孔明城如此夸赞,樊文清也有些受宠若惊。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却突然传来一阵嘈杂之声。

樊文清脸色一沉,自然十分不悦。

若是在平时也就算了,今日孔明城也在县衙!

而且孔明城刚刚才夸了自己,这时候就有人来拆台,自然让他觉得面上无光。

于是,这樊文清便立刻派人去县衙外面查看。

连半盏茶的功夫都不到,樊文清派去的官差便回来了。

不过,看他的神情似乎有些尴尬。

只见这个官差先是向两位大人行礼之后,又径直来到了樊文清的身旁,附身在樊文清耳边说了几句话。

樊文清听了脸色也是一变,不过很快就恢复如常。

这时候他也留意到孔明城正看着自己,这樊文清立刻笑着说道:“倒是让将军见笑了!”

只见樊文清稍稍顿了顿之后,便立刻接着说道:“这谷城县有个姓王的赌徒,原本倒是家境殷实,可是在染上了赌瘾之后没过多久就败光了家中的田产,最后落了个众叛亲离的下场,如今整日在外面游荡,虽然说不上罪大恶极,可多少还是让人厌烦!”

原来,这时候在外面嚷嚷的正是王勇。

原本那樊文清在得到了王家的那枚祖传扳指,又霸占了王家的家产之后,也曾想过要对王家斩草除根。

王老爷的夫人早逝,而在那个时候,王老爷和他的儿媳也都已经先后离世,这王家也只剩下了王勇一人。

樊文清担心王勇会知道其中的真相,所以想要对王勇下手以绝后患。

不过,他的这个想法,却是被于师爷给阻止了。

按照于师爷的说法,如实这时候再对王勇下手,那么这谷城县的百姓便会把矛头都指向樊文清。

毕竟,在这件事之中,樊文清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而且,像樊文清这样每年给县衙送礼的富商不在少数,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也会人人自危。

所以在于师爷看来,倒不如暂时放王勇一条生路。

毕竟王勇如今已经家破人亡,也翻不出什么花样来。

其实,在听了于师爷的建议之后,樊文清还是有些不安。

不过,在这个时候却传来了王勇发疯的消息。

在经过几次试探之后,他们发现这王勇的确是已经疯了,樊文清这才放下心来,不再对付王勇。

不过,为了避免出现意外,樊文清也吩咐手下,不许这王勇出现在自己以及县衙的附近。

在平日里,只要这王勇来到县衙附近,那些官差便会驱赶。

也许是因为今日樊文清把大部分的官差都派出去了,所以王勇来到了县衙门口才被两个官差发觉。

于是孔明城他们才会在里面听到了外面嚷嚷的声音。

这樊文清说完之后,立刻看向了那个官差。

那个官差在樊文清身边多年,因此立刻明白了樊文清的意思,也附和说道:“不错,大人想着此人毕竟是谷城县的百姓,只要此人每次来到县衙附近,都会让我们给他一些吃食。只不过今日因为出现了这样的命案,没有第一时间给他拿吃食,此人倒是发起疯来了!”

听到这个官差这么说,樊文清倒是十分满意。

不过,他却是有些“埋怨”的说道:“此人虽说是自作自受,可毕竟也是我们谷城县的百姓,你还是尽快想个办法将其安顿好,不可再让孔将军看我等的笑话了!”

听到樊文清的吩咐,这个官差便立刻退下去“安顿”王勇了。

这樊文清见到孔明城看向自己的眼神越来越和善,心中也十分高兴。

因此,他也想趁热打铁,把蔡云交给孔明城。

于是,这樊文清先告罪说是有公务处理,请孔明城稍坐。

出来之后,樊文清便立刻来找蔡云,说是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至于孔明城究竟愿不愿意出面救她的三叔,就看蔡云自己的表现了。

其实,在出县衙之前,这蔡云对樊文清还是十分感激,之后虽说证实了那具尸首并非蔡达通,可蔡云的心里却是对樊文清之前的所作所为十分不解。

不过,纵是如此,如今这也是她唯一能救自己三叔的机会了。

就在蔡云随着樊文清来到了孔明城所在的花厅时,那孔明城看上去似乎也有些意外。

而他这个细小的神情,自然也被樊文清看在眼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