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0374 信义郎(2 / 2)

加入书签

“对了!对了!”毅亲王立即接话,“皇上这几句话真是说到老臣心里了,要是盯着圣上的赏赐,就是为了能够升官发财,那这样的官不给他也罢!也太小看圣上的器重了!”

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把皇帝捧得更加高兴了。

毅亲王抽准着这么个机会,又建议道:“皇上,不如这样——萧文明这小子既然不想当大官,那不如封他个爵位,让这小子带回去光宗耀祖,说起来就是皇上的赏赐,让别人知道了,也能体会皇上的恩德!”

“皇叔这主意不错!”皇帝立刻答应道。

的确,加封爵位,这是一个荣誉性的赏赐,朝廷不需要分享权力,每年多给几百两银子的俸禄也很有限,而对于受封者而言,却是一个极其难得的荣誉,是很能够收买人心的。

因此对于这种封赏,皇帝肯定是很乐于给的——性价比摆在这里呢!

大齐朝的爵位体系,在亲王、郡王之下,还被封为公、侯、伯、子、男几级,而最低的男爵以下,还有一个“郎官”——虽然不是正式的爵位,但也很难得,在官场上也可以“爵爷”相称,是正式迈入爵位体系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萧文明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就要封爵了,这已经是足够的格外开恩了,皇帝也不想再破例,便给他订了个郎官的爵位。

“由郎官起步,恰如其分,”卫玉章赞同道,“就是给一个怎样的封号,还请皇上斟酌一下,”

“师傅有什么意见呢?”

这时卫玉章却客气起来了:“皇上天纵英才,加封爵位、确定封号这样的紧要事,自然由皇上乾纲独断。”

这话就是为了让在故意说反话了。

说起来,给臣子加封爵位,关系到朝廷的脸面,是十分重要的,但实际上这种加封并不涉及到权力的重新分配,又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所以说在这种事情上,多给皇帝一点面子,而在那些看似鸡毛蒜皮,实则牵涉到具体权力的事情上,则不用皇帝多管闲事,这就显示出卫玉章极其老辣的政治手段了。

皇帝毕竟还是年轻人,被他这位“师傅”拿捏得死死的,听了这话还十分高兴。

他若有所思地向萧文明看了一眼,猛地走回到龙书案前,提笔在纸上端端正正地写了三个字“信义郎”!

写完这几个字,皇帝十分满意地点点头,将墨迹略略吹干了,便展示在了众人的面前。

“信”是信用的“信”;“义”是义气的“义”。

别说,皇帝想出来的封号,还正好戳到了萧文明的痛点上。

他是一个做生意的,最讲究信用;并且还结交了不少江湖人士,也十分讲究义气。

给他一个“信义郎”的称号,那是再合适不过的!

其实,萧文明刚才就怕皇帝给自己安上个“忠”啊、“孝”啊之类什么称号,倒不是说忠孝之类的情操不对,就是这种封建的忠孝观念,实在是不合萧文明的口味……

其实这时皇帝也不用殚精竭虑、挖空脑子地想。

别说是信、义、忠、孝这等好词眼了,哪怕皇帝就是给萧文明写一个“中山狼”“武大郎”之类的称号,都会引来别人的一致好评,甚至还会有人说“中山狼”怎样怎样的好,“武大郎”怎样怎样的棒……

只听卫玉章说道:“皇上果然是天子,才华来自天赋,信义二字立意隽永:守命共时、出言可复曰信;施而不私、执礼御宾曰义。萧文明,皇上此二字的批语,今后你还需小心领会,不可辜负了皇上的一番苦心!”

毅亲王也替萧文明高兴,拍着他的肩膀:“很好很好,你小子来洛阳一趟,如今回去也要被称为‘爵爷’了,收获不小啊!”

萧文明赶忙谦逊几句:“皇上,其实这些年,微臣剿灭倭寇、通商海外、平定叛乱,现在又同戎羌谈判互市,其实都未尽全功,做的都是半吊子的活。然而圣上对我却是大加褒奖,微臣实在是愧不敢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