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1 硝烟又起(2 / 2)
因此这时的萧文明,甚至已经做好了逃跑的准备,都已经开始盘算,到底是往潼关逃跑,还是向黄河岸边转移……
正在这时,戎羌那边却似乎并不急于进攻,纵使骑兵胯下的军马,跃跃欲试地踏动着四蹄,随时做好了冲锋的准备,可阵型就是岿然不动。
直到十来骑人马从阵中跑上前来,其中一个虽然穿着戎羌的衣服,但面目俨然中原人的家伙,高声嚷道:“前头来的,可是信义伯萧爵爷?”
这人的汉语说的字正腔圆,一听便是地道的中原人士,也不知怎么的,会穿上了戎羌人的衣服,混在戎羌骑兵当中一同行动。
但是只有一点是明确的,他既懂汉语又懂戎羌话,就可以充当翻译和沟通的桥梁,也就能通过他,知道这伙子戎羌人的意图了。
如果此人还有些良心,能够如实翻译的话……
于是萧文明回答道:“在下便是萧文明,尔等戎羌,犯我边境、杀我百姓,到底是何道理?”
那中原汉子并未回答,身边一个穿着、样貌都是地道戎羌人的骑士,操纵着胯下的坐骑,慢悠悠地走上几步,跟萧文明打了个招呼:“爵爷,别来无恙啊!”
这人的中原话说的就不怎么样了,一听就带着浓厚的草原口音,不过这几个字萧文明还是听得懂的,似乎是在和萧文明他套近乎。
难不成真是个熟人吗?
萧文明穿越到了大齐朝,别的一样都没从现代带过来,就带过来了一双近视眼,远处的东西就很难看清了。
因此他仔细分辨了许久,才发现上前之人,果然同自己认识——虽然称不上是什么至交好友,但也有过十数天相处的经历,肯定不算是陌生人了。
原来是那一次,萧文明互送还活着的达利可汗进京替毅亲王奔丧的时候,随同达利可汗一道来的,还有一只戎羌的卫队。
这支部队可不是由寻常的戎羌武士所组成的,而是达利可汗专程挑选了戎羌各部落的王子组成的——既是为了将他们带在身边,能够长一长见识,见一见中原的风土人情,同时也是为了将各部落的人质捏在手里。
这样,自己在远赴中原之时,戎羌各个部落投鼠忌器,也就不敢密谋犯上作乱了。
老实说达利可汗能够仅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就统一戎羌草原、重创大齐王朝,除了本身作战极其英勇之外,也皆有极高的政治手腕。
他这一招,果然就把各部落的命根子掐在了手里。
不过这倒有个副作用,那就是让随同行动的萧文明,也有机会结识戎羌各部落的王子,直接将人脉扩展到了草原之上。
而现在出现在萧文明面前的这个戎羌人,其实就是当时的众多王子中的一个,名字叫做金密狄,乃是阿冉部落的大王子,也就是这个部落的继承人。
萧文明对金密狄的印象还行,倒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而是在于他也乐于虚心学习中原的文化,和达多王子一样,算是半个中国通。
国家文化和人一样,都有慕强的心理。
虽然近来大齐朝在军事力量上,实际是比不过戎羌的,但除此之外的经济、文化、科技、艺术技术,无一不凌驾于戎羌之上,更凌驾于其他周边国家之上,因此周边的国家,十分仰慕中原风华,贵族学习汉语并不是件稀奇的事。
尤其是像日本、高丽这两个国家,几乎所有的王公大臣,都至少能说一口并不怎么流利,但至少还能听得懂的汉语。
至于认识汉字,那个人就是他们的基本技能,毕竟很多国家空有语言而没有文字,非得依靠汉语,才能著书立说。
所以说在现实生活当中,日本、韩国、安南等国家流传下来的古籍文献,随便哪一个中国高中生,都能不太吃力地通读完毕,可他们本国人想要读懂这些由汉语汉字记载的文献,那可就费了姥姥劲了。
虽然如此,但是金密狄作为一个草原上部落的王子,能把汉语说成这样几乎可以具备日常交流能力,就已经很了不得了。
既然是熟人,那就省去了互相通报姓名的这一步。
萧文明人未上前,声音却先传到了金密狄的耳中:“听说近来戎羌达利可汗遇刺新丧,王子不留在草原上替可汗守孝,为何要跑到中原来?还杀了我那么多的百姓?”
金密迪的回答简单粗暴:“就是为了报先可汗的仇来的,血债血偿,天经地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