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8章 水的秘密(1 / 2)

加入书签

一位年轻院士也说道:“对,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华夏的逆向工程是全球顶尖的,或许知道重氢水凝固的原理,就能找到新的应对方法了。”

老院长点了点头,轻声道:“侯老说的对,取碎冰研究,看看沉下去的原因是什么。”

很快,无数院士便在显微镜下忙碌了起来。

侯国强看向一言不发的顾知秋,道:“你有什么看法?”

顾知秋摇了摇头:“我不理解。”

他不理解一滴水怎么做到的,污染的整个地球的水系统。

也不理解地球的末日,居然是因为一滴水。

环境实验室中,所有院士都忙碌了起来。

各种仪器纷纷启动。

试管中的碎冰被分为无数份,分发到了每一位的院士手中。

表象实验,发现了丑国重氢水源可怕的污染能力。

在重氢水到达华夏水域之前,这段时间是破局的黄金时期。

随着院士们的不断试验。

重氢冰的分子结构的探测很快出了结果。

叠式正四面体结构。

而在郭老的试验下,复原了重氢水凝固的整个过程。

在液体情况下,重氢水的分子结构与普通水没有区别。

但在相变的一瞬间,最外层的水分子形成平面氢键层,随后,其余无数水分子开始不规则的与平面氢键进行结合,从而形成无序的晶格结构。

这个变化在宇宙中看起来是十分正常的一件事。

但正是这个现象的“正常”,让所有院士都压力倍增。

当然,因为人类对于水这个东西的了解比较表面。

因此在解释之前,需要先简单介绍一下氢键。

我们知道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在一起。

氧原子大,电负性强,而氢原子小,在共价键这场拔河比赛中,弱小一方的氢原子的电子云就不可避免的被“拖”向氧原子。

表现为氧原子稍带负电,而氢原子稍带正电,简直像一个“电子云衣服”脱了一半的“半裸”质子。

这个带正电的“半裸”质子特别容易被另一个水分子里的带负电氧原子里的孤对电子吸引,形成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这就是“氢键”。

严格意义来说,水并不是单纯的热缩冷胀。

水的三相变化大致可以分为这几个过程——

0~4℃之间,在这个温度区间,氢键变化大于分子运动,因此水分子受氢键的活跃性影响,间隔变小,密度增大,最终在4℃时达到最大密度。

4℃以上,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超出氢键占据主导,导致水分子流动性增强,氢键结合能力降弱,故而密度随着温度增加会略微降低。但这个过程并非氢原子间隔变大,只是水分子更加活跃,故而密度的降低并不明显。

0℃一下,分子运动减弱,分子趋于稳定。

而重氢水和普通水的不同在这里就彻底体现了出来。

可以这样理解,就比如你有六根一样长的火柴,要求你摆放出一个六边形。

你无论怎么摆,堆出来的六边形都是正六边形。

那如果给你一大堆一样长的火柴呢?

你会堆出来无数个正六边形。

然后要求你把每一个六边形用胶水固定,然后分两种形式放下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