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章 卧府藏龙的锦衣卫(2 / 2)

加入书签

片刻后。

御书房内。

朱元璋正盯着悬挂在墙壁上的两株稻穗,眼神越看越满意。

“皇上,李锦行李大人在殿外求见。”

就在这时,二虎走了进来,拱手禀报道。

“李锦行来了,让他进来吧。”

朱元璋闻言,这才回过神来,走到旁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臣,参见皇上。”

“免礼吧。”

“坐。”

“谢皇上。”

朱元璋看着李锦行,缓缓开口。

“锦行呐,北巡路上的事咱也都知道了,咱听说你对杨宪有着不一样的看法。”

朱元璋神色莫名,看不出喜怒。

而李锦行闻言,心里也是不由得一动。

杨宪刚刚回京,在扬州做出的一系列政绩让朱元璋龙颜大悦。

所以李锦行当初对朱标说的那一番话,在朱元璋耳里,便成了有几分妒贤嫉能的意思。

当然,朱元璋身为皇帝,是很乐意看见臣子们争的。

只是在一些事情上不能过火,不然就得敲打敲打了。

“回皇上,确有此事。”

李锦行也没有否认。

既然朱元璋问了,那证明他和朱标的谈话内容早就被朱元璋知道了。

再遮遮掩掩的更显得多此一举。

只是李锦行没想到的是,朱元璋居然会在朱标身旁安排人,这确实让李锦行有一种不寒而栗之感。

他有想过,各藩王身边肯定有朱元璋安排的人。

否则朱元璋也不可能将所有皇子在藩地内干的那些坏事,全部记录在《御制纪非录》里。

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就连太子朱标身边也有朱元璋的人。

这倒是把他吓了一跳。

“看来以后和太子说话的时候得注意了。”

李锦行不禁在心里默默想到。

而朱元璋听见李锦行的话,也有些纳闷。

“锦行啊,当初是你给咱举荐的杨宪,而且杨宪还是刘伯温的弟子,你的同门。”

“咱就想不明白了,你为什么这会儿倒是对杨宪改变的看法呢?”

“禀皇上,知人知面不知心。

臣当初之所以举荐杨宪,一是因为多年以来,臣的确知道杨宪此人有能力,可以治理好扬州。”

“二是因为他身在翰林院,举止不凡、温文儒雅,素有怜悯之心,臣以为其乃是一位为民请命的好官。”

“三是因为臣也有自己的私心,杨宪毕竟和臣师出同门。”

李锦行看着朱元璋,没有保留的,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当然,这个说话的顺序很讲究。

朱元璋听完李锦行的话,就更疑惑了。

“既然你也认为杨宪此人有能力,有仁心,乃是一位为民请命的好官,那你为何后面又改变了你的看法呢?”

“皇上,臣第一次对杨宪态度发生转变,乃是扬州稻谷贪墨一案。”

李锦行似乎是在回想着当时的细节,顿了顿,继而说道。

“如果是其他人做出这种事,臣丝毫不觉得奇怪,但是杨宪乃是臣的同门。”

“早些年恩师无暇授课,是臣代师授业,对于杨宪为人颇为了解。”

“然而扬州一案,与臣多年相处以来的杨宪性格大不相同,恍若是两个不同的人,于是臣便重新审视杨宪此人。”

“臣也绝非是妒贤嫉能之意,还请皇上明察。”

朱元璋看着李锦行,眼神复杂。

他听懂李锦行的话了。

虽然李锦行没有明说,但是想表达的意思他都知道了。

杨宪此人善于伪装,就连李锦行和他相处多年,也从未发现杨宪有这样冷酷的一面。

说明杨宪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干吏。

很有可能还是一个酷吏!

所以朱元璋沉默了。

良久。

朱元璋似是下了什么决定,缓缓开口,道。

“行了,咱也没说你妒贤嫉能。

就杨宪,还不值得你妒贤嫉能,你小子倒是自己给自己说上了。

去东宫帮着太子处理奏章吧,政务繁多了,他一个人也处理不过来。”

“臣,遵旨。”

李锦行说完,转身离开了御书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