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6章 惊密,暗流涌动(2)(1 / 2)

加入书签

轰隆隆!

轰!

哗哗哗!

电闪雷鸣过后,恍若天塌一般,豆瓣大小的雨滴从天空狠狠砸下。

京城里,皇宫内。

街道上,瓦砾里。

都下雨了。

洪武九年的第一场雨,来的格外的猛烈。

在漆黑的夜里,悄然而至,让人没有一丝防备。

侯府东院,李锦行的书房。

一抹闪电划过天际,照亮了漆黑的书房。

只见李锦行坐在檀木椅子上,手里握着一封书信。

这是刚才二虎带人送来的。

朱元璋的密旨!

李锦行手里握着密旨,看着窗外电闪雷鸣雨声厉厉,久久无言。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夜色渐浓。

大雨却是愈下愈猛,丝毫没有停息的意思。

李锦行缓缓起身,趁着浓浓的夜色,打开房门,踏步在木栈道上。

依栏而望,整个京城万籁俱寂。

“也许,将所有暗卫影卫影藏起来,是我这一生做的最正确的决定。”

良久。

李锦行缓缓开口。

语气之中带着一丝庆幸和后怕。

永远不要小觑皇权的力量,因为皇帝收买人心比任何人都要容易,堪称无孔不入。

………

洪武九年二月。

大明第三次恩科开始了。

恩科的热闹,盖过了侯府小侯爷遇刺一案。

而在刑部的审理下,此案暂时告了一段落。

大理寺两名寺正,一名寺丞被罢官流放,抄没家产。

大理寺卿凌度识人不明,罚俸一年,小惩大诫,不痛不痒的惩罚。

李锦行的这一举动,却是让一些人有了不该有的心思。

他的赫赫威名,似乎也被人渐渐淡忘,不是那么的令人畏惧。

特别是一些新从地方升任中央的官员,对于平原侯府的了解远远不如一些老狐狸,总有些不安分。

不过如今最重要的是乃是恩科。

整个京城里,巡逻队士兵比平日多了一倍有余。

贡院外。

众多身穿儒袍的儒生翘首以盼。

眼神中信心百倍,看上去颇有底气。

而凌荀赫然也在众多考生之中,等待着贡院的开启。

“吱呀!”

沉重的大门缓缓打开,两个身穿绿色官袍的官员从贡院内走了出来。

二人正是黄子澄和齐泰。

也是此次恩科的考官。

“众考生上前,核查身份。”

黄子澄和齐泰对视了一眼,上前一步,肃声说道。

随着黄子澄话音落下,原本低声议论的考生也开始有序排队,在齐泰和黄子澄身前等待核验身份。

不少考生昂首挺胸,一副胸有成竹,满腹经纶的表情。

让在一旁视察的朱标也是不禁暗自点头。

在朱标身旁,站着的是李青和李进二人。

两人都是此次恩科考官,负责参与监考阅卷等工作。

“殿下,此次恩科,诸多考生胸有成竹,精神抖擞,一副信心百倍的模样。”

“想来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大明的经科教学,已是蔚然成风。”

“特别是此次恩科首次加入理学,开历史之先河,这一次的考生,凡是中举者,恐怕是会史上有名。”

李青看着贡院门口的考生,向着一旁的朱标说道,眼神里倒是有几分羡慕。

李青从庆阳回来后,治理瘟疫有功,被升为翰林院侍读,从五品,并任都察院经历司正六品经历。

“是啊,这一次的考生,经历了八年的休养生息,恢复教育,想来有此成绩也是意料之中。”

“理学被父皇称为天下第一学问,加入恩科,也是我大明兴盛之像,理学当得国学。”

朱标听完李青的话,点了点头,似有所感的说道。

………

“……各考生入内…”

黄子澄说完,检查完毕的考生纷纷涌入,在一个个被分隔开的“房间”内入座。

案桌上摆放着两支毛笔,一张宣纸,一个砚台。

凌荀坐在冰冷的椅子上,看着门外的士兵将门上锁,面无表情。

只是心里却是忍不住的忐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