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1章 草原联盟形成,八十万铁骑将南下(1 / 2)

加入书签

随着张世豪让斥候,刻意放松对代县的封锁,让草原各族斥候轻而易举得到代县情况。

代县情况前所未有清晰进入各族视野。

数十万汉军正在轰轰烈烈大肆练兵。

纵然白雪皑皑,天寒地冻,汉军仍然在训练。

声势浩大。

那磅礴的气势,令人变色。

还有数之不尽的汉人青壮参与铸造兵甲、装备。

数十万汉人骑兵、步卒在快速成型。

探知幽州情况。

这下南匈奴、鲜卑、乌桓各族真的彻底坐不住了。

而就在各族各部众坐不住之时。

鲜卑单于和连发来请帖。

请各部族首领于鲜卑王庭一聚。

……

漠南,弹汗山。

仇水之畔,鲜卑王庭。

数十万鲜卑部族聚集这里。

一眼望去,尽是毡房、茅屋,其间还有妇孺在毡房间玩乐,扔雪,嬉笑。

无不在显示着鲜卑王庭的强盛与安宁。

王庭,中央王帐。

鲜卑单于和连坐在上首。

下方,

鲜卑三部的首领,步度根、轲比能、扶罗韩。

南匈奴单于于夫罗。

乌桓单于丘力居。

以及十数位草原各部族首领齐聚一堂。

诸多草原各部首领齐聚一堂,这绝对是草原上前所未有之事。

这不禁让上首位置的鲜卑单于和连忍不住有些亢奋和激动。

他父亲檀石槐都未做过的事吧。

如今,却被他和连做到了。

下方的鲜卑三部首领步度根、轲比能、扶罗韩三人,看着上首位置和连满脸骄傲、自豪,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

鲜卑三部首领眼中均闪过一抹不屑之色。

檀石槐雄才大略,带领鲜卑崛起。

向北打压丁零。

向南进犯大汉。

向西攻打乌孙。

向东击败扶余,甚至攻杀到了东方岛国。

完全占据昔日强盛时的匈奴故土。

使鲜卑疆土南北可达七千余里,东西方向甚至超过恐怖的一万四千多里,达到前所未有的辽阔。

大汉皇帝对檀石槐欲封王。

大汉皇帝想与檀石槐和亲。

都是旨在想安抚檀石槐。

但是,檀石槐却悍然拒绝了。

屡屡进犯大汉边境,让大汉无可奈何。

划分漠南靠近大汉的鲜卑三部,专门来攻略大汉。

从右北平以东至辽东郡,为东部,设置鲜卑东部首领。

从右北平郡以西,至上谷郡,为中部,设置鲜卑中部首领。

从上谷郡以西,至乌孙,为西部,设置鲜卑西部首领。

檀石槐无愧于草原之上的王者。

如今,纵然檀石槐死了三年。

鲜卑依旧是草原上各族仰望的存在。

檀石槐!

那个足以比拟匈奴昔日雄主冒顿的存在。

只是,可惜,檀石槐雄主,虎父犬子。

和连继任三年,表现出的才干与能力皆远逊色于檀石槐。

甚至,还表现出贪财好色,贪婪无厌。

鲜卑三部首领步度根、轲比能、扶罗韩三人,看和连志得意满的样子,眼中不屑一闪而过。

若不是其父为檀石槐,就依其能力,焉能成为鲜卑之主?

王座之上,鲜卑单于和连咳了咳嗓子,满脸微笑看着下方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乌桓单于丘力居,笑道:“咳,今日,召集众位前来,发生了什么事情,恐怕诸位应该都知道吧?”

听着和连的话,丘力居当即忍不住了,大声道:

“张世豪实在欺人太甚了,竟然欲引动草原各族与大汉的厮杀,扩充兵力四十万,还欲清剿、血洗幽州、并州境内的鲜卑人、乌桓人,简直闻所未闻,这大汉是不打算给我们各族活路了。”

“要本单于看,我们必须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大汉。”

“我乌桓愿意出十万乌桓铁骑!”

乌桓单于丘力居率先表态,王帐内的各族首领精神齐震。

十万乌桓铁骑,这算是乌桓倾族之力了,这次张世豪真算是把乌桓逼到了绝路了。

王帐内的各族首领也均是露出了愤懑之色。

虽然乌桓首当其冲,但并不是说与他们便没有关系了。

张世豪扩军数十万,要清洗幽、并二州的外族,并且,还擅动雁门关,对他们影响同样巨大,威胁不小。

不过,尽管众草原各族首领颇为愤懑。

但是,随着乌桓单于丘力居率先表态声落下。

王帐内却并没有丘力居想的那般群起响应。

反而各族首领齐齐静了下来,看向王座之上的鲜卑单于和连。

而和连,此时却不言语了,脸上微笑甚浓郁,似乎并没有响应乌桓单于丘力居的意思,

便是瞬间,看着众首领不说话,甚至上首位置和连还满脸带笑,不动如山。

丘力居有些急了,不由看向有些犹豫不决的南匈奴单于于夫罗,忍不住道:

“于夫罗,你南匈奴一族几乎全在并州,虽然张世豪并没有点名南匈奴,但是,你感觉张世豪要清洗幽、并二州的鲜卑人乌桓人,会放过你们南匈奴吗?”

“当初,你们南匈奴可没少劫掠汉境吧?之前大汉软弱,顾忌到草原各族,拿南匈奴没有办法,不了了之,现在出了张世豪,你感觉你南匈奴能脱开身了?”

乌桓单于丘力居的话让南匈奴单于于夫罗身体一震,面色顿时难看了起来。

他接受和连邀请,今日出现在鲜卑王庭。

便是忧虑南匈奴以后。

张世豪如此强势,会放过匈奴?

一阵犹豫后,南匈奴单于于夫罗猛地一拍大腿,冷声道:

“张世豪欺人太甚,竟然妄动雁门关,这是对我们宣战,我南匈奴也愿意出兵。”

微微咬牙,南匈奴单于于夫罗狠声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