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1章 汉服演变(1 / 2)

加入书签

汉服的结构比较复杂,一共分为十个部分,分别是领、襟、裾、袂、袪、袖、衿、衽、带、系。

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

取两张相同长短的布,各自折起来,作为前襟后裾,手术缝合背部中缝。前襟无衽即是直领对襟衣。

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张衽,缝在左右两个襟上,则为斜领右衽衣。

前襟后裾的中缝称之为裻,即督脉、任脉,衽在任脉右边,故名右衽。裾的长短分成腰中,膝上,足上。

就在肖云毅在休息区开始现场制作,不止导购员惊奇,其他原本来选购的脚盆国人也好奇的围过来。

见周围脚盆国的人越来越多,肖云毅便开始对苗月珍讲解起来,并且故意放大了声音,周围的脚盆国人都听得一清二楚。

苗月珍顿时明白他的意思,就大声的把肖云毅的话翻译成脚盆国语言。

“汉服是有多种样式的,因为古代随着朝代的更替,服装样式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变化。”

“夏国经历这么多个朝代,汉服也在不断的演变。”

“不过汉服的演变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春秋战国的服饰。”

“受当时政治、文化整体影响,百家争鸣,儒家提倡宪章文武、约之以礼。”

“道家提出被(披)褐怀玉、甘其食,美其服。”

墨家提倡节用、尚用,不必过分豪华。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儒家学派受道家、法家影响的苟况强调:冠弁衣裳,黼黻文章,雕琢刻镂皆有等差。”

“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为汉族传统服饰中的一种。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深衣,其次是与中原人宽衣大带相异的北方少数民族服装,叫胡服。”

“第二阶段就是秦汉时期。”

“那时男子的服装样式,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

“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直到东汉时,慢慢发展成以直裾为主,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

“秦汉妇女最常见的服饰为曲裾深衣,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

“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

“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

“第三阶段就是隋唐时期了。”

“汉族的服饰风俗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汉融合、南北交流和时代变迁,到了隋唐时期,在服装方面,形成了着圆领袍、裹幞头、穿长靿靴的一般形式。腰带的形式,也由带钩改为带扣。”

女服的基本构成是上衫下裙,女饰则可用浓妆艳抹概之,反映了多姿丰腴的审美观。《隋书·礼仪志》载曰:“袴褶近代服以从戎,今纂严则文武百官咸服之,车驾亲戎则缚袴不舒散也”。”

“到了宋朝,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强调伦理纲常就是天理,因此宋代的服饰多清新自然、简朴淡雅,不倡导重浓多彩,也不提倡繁复奢侈。”

“第四阶段就是明清阶段。”

“明朝时期,由于前朝蒙元政权对汉文明进行了长达百余年的破坏,汉服文化也相应受到了冲击。”

“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在建朝之后根据汉族的传统,“上承周汉,下取唐宋”,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这个时期的汉服在现代被称为明制汉服,多以马面裙为主。”

“所以这马面裙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形成,并且流传至今。”

肖云毅肖云毅话音落下,一件马面裙就在他手中诞生了。

与刚才制作的上衣放在一起,一套汉服就剪裁完成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