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出巡五台山(2 / 2)
“爷,你放心吧,平安归来就是我最大的期盼了。”四爷礼佛之心格外虔诚,没什么小妖精能让四爷分心,她一点不担心四爷出门被人勾走了。
四爷这次出行,负责协调监督随行队伍的后勤供应、皇上和太子爷的安全保卫事宜,可是肩负重任的。
唉,出门旅游最难办的差事,又是交给了四爷。
您可真是不会哭的孩子,只要是办苦差事,累差事,你爹和你的太子哥哥就一准把你拉出来溜了。
皇上二月初发出的旨意,月中就带着三位皇子和一众官员浩浩荡荡,从紫禁城出发,三月初就到了山西。
康熙一路沿途不停召见当地官员和接驾的当地士绅,还郑重的祭陵、阅视当地武装的战力、视察黄河等水利工程等。
四爷这次安排的后勤供应,颇得皇上心意。不靡费不奢侈,却处处用心妥帖。
皇上吃着四爷在当地采买的黄米熬得粥,新鲜菜蔬、当地食材做出来的点心,处处皆恰到好处,没有过分铺张,也没有过分俭省。
康熙吃的顺口,暗自点了点头。
梁九功低着头,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皇上交给四爷的差事不多,但是四爷的办事能力从来没被皇上挑过什么毛病。就算太子爷都还经常被皇上背后说不够沉稳,处事不够妥当之类的。
不过这不是他们做奴才该懂的事情。
太子也对老四这趟出行的沿途安排很满意,太子的身份也照顾到了,当地官员百姓的关系处理的也很到位。
他还记得有一年在扬州,在接见当地士绅百姓时,跪地迎接的百姓居然看见他的车撵就高呼太子爷万岁。
皇上在前面虽然百姓已经跪迎过一次了,可是太子爷万岁这几个字却分外刺耳清晰的传到了很多人耳中,于是更多人也跟着喊了起来。
不过是一些愚民罢了,可是这就是民意,连皇上都不敢不重视的民意啊!
可这事情却让皇上和他心里都不自在了,皇上当时并没说什么。
可是当他自己听到那些百姓山呼万岁时,心里是激动的。
他离那个位置只是一步之遥,从小他就被皇阿玛抱在怀里教育说,“保成,这大清的万里江山以后就是你的,所有人都是你的奴才”。
可是当自己长大之后,皇上却不会再用那么慈爱的语气说,“保成,皇阿玛这万里江山以后就是你的了”。反而只让自己好好读书,沉下心来把汉人的书读懂读透了。
他毓庆宫里最多的就是各种书籍,已经读了二十多年的书。他比那些要靠读书才能求得进身之阶的书生恐怕还更像个读书人了。
胤礽自嘲的想,要是不做太子这个职业,自己考个状元都是轻而易举的吧。
可惜太子这个位置,不是自己决定做不做的。他在不到两岁时就被皇上封为了太子,如今也只知道怎么做太子,而不懂怎么做其他了。
……
这次出行老四是用了心的,他这人从小就是一丝不苟的严谨稳重性子,不搞虚头八脑那一套。
随行的太监中有一个太子爷的爱宠,叫宝柱,平日在毓庆宫时一般在书房伺候的。
太子爷想事情的时候,不喜欢身边太多人伺候。
不过宝柱本来话不多,长得也白净清秀,有点像读书人的样子。所以太子爷就让他在书房伺候了。
太子爷身边的奴才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消失,有些时间长,有些时间短。人手不够了就会再换另外一批奴才来。
他本来是做最低等的粗使奴才,可是有一次他被上面的太监处罚跪在雪地里瑟瑟发抖时,太子爷经过看到了他。
过了几天他就被提到了太子爷身边伺候,他不知道能伺候太子爷多长时间,但是他一辈子都感激太子爷。
读书人叫这是,知遇之恩。对,知遇之恩。
太子爷吃喝拉撒都是皇上安排的人伺候,他不知道那些不见了的奴才都去了什么地方,反正他再也没有见过。
此时宝柱跪坐在桌几旁边,正伺候着太子爷吃茶。
“宝柱,你看老四为人如何”?
“奴才怎么有这看人的本事,不过奴才跟着您这么几年,不管是皇上还是您交给四爷这大大小小的差事,四爷经手就没有办的走了岔子。要是四爷忠心帮您,倒是个好帮手”。
太子爷沉默不语,慢慢的闭着眼睛休息。
宝柱起身走到太子爷身后,手上不停按着太子爷的肩膀和脊背,一会儿功夫太子爷就松开了紧皱的眉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