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5章 铁扇禽兽?(2合1)(1 / 2)

加入书签

[[第175章 铁扇禽兽?(2合1)

当谢洛河故意撩下长发用凤北的神情与口吻说出“郑大哥”三个字时。

郑修内心毫无波澜。

甚至有点想笑。

此时此刻谢洛河像与郑修卯上劲了,在“谢洛河”与“凤北”之间反复横跳,像是努力想证明点什么。

“好呀。”

郑修欣然答应。

他当首富时就总带着一众家眷在皇城里压马路逛该,气气派派的。

此刻当了“穷酸书生”,无论站在他面前的是凤北还是谢洛河,他都不挑。

只是,郑修心底暗叹,谢洛河自从接受了“自己有可能是凤北但绝不可能是凤北”这种设定后,一路上的表现,让郑修明白要将这种“认知”彻底扭转,绝不是一件易事。

说不定得下猛药。

小桃在隔壁房间贴着门偷偷地听,一听大小姐似乎在邀请公子逛街,立即打开门,殷殷切切眼巴巴地说也想去,帮公子与小姐提点东西打打下手什么的。

没等郑修答应,谢洛河当即道:“不必,小桃你在房间里好好歇息,等我们回来。”

小桃当场傻眼。

“走。”

谢洛河没有废话,带着郑修逛街去了,留下小桃独自一人。

谢洛河似乎是真的只是为了逛街,走走看看。街头不算热闹,但谢洛河慢悠悠地走着,看得津津有味。

途径铁匠铺时,谢洛河特意进去查看了马蹄铁的进度,铁匠手艺精湛,俨然在加急锻造了,最快明早就能出发。

街头上人来人往,郑修摇着扇子,背着竹篓,跟在谢洛河身后。大约逛了半时辰,谢洛河说要回客栈时,郑修无意中看见一家卖纸糊面具的店,眼睛一亮。

“送你。”郑修左挑右挑,挑了一副,故作平静地送给谢洛河。

谢洛河接过面具,在脸上比划一二,然后当着郑修的面,向店家要了一根细绳,将面具串在腰间,盈盈在郑修面前转了一圈,回眸笑道:“好看么?”

郑修表情一怔。

见郑修愣愣地没说话,谢洛河笑容更甚,低头沉吟道:“似乎少了点什么。”

谢洛河自顾自地闭上眼睛:“少了一块腰牌。”

再睁开时谢洛河脸上笑容顷刻变成了冷漠:“一块刻着‘上弦叁,凤北’的腰牌。”

“你要不要让那铁匠,替你打一块相似的?”

谢洛河贴近几步,距离郑修只有两步之遥。

“你觉得呢?公孙陌。”

这一刻,郑修看着谢洛河那双清澈的眼睛。

二人伫立在人来人往的街头。

一时间,周遭的人与物,与郑修谢洛河二人,像是处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空般。

格外安静。

郑修平静道:“不喜欢,就算了。”

谢洛河忽然又换上了一副欣喜的表情:“不,她喜欢。回去吧。”

周遭重归喧嚣,谢洛河走在前面,背影朝他。

郑修看着谢洛河的背影,看着她腰间挂着的面具,他明显从谢洛河的身上,感觉到一种名为“距离”的东西。

他也能从谢洛河刚才的反应中,察觉到一种叫做“生气”的情绪。

一路上谢洛河没再多说什么。

一夜无话。

翌日。

谢洛河脸上看不出半点异样,小桃也像往常那般,分别为二人端来热水与毛巾,洗漱更衣。

小云与小流换上新的马蹄铁,三人分别骑着马,离开小镇。

谢洛河腰间的面具随着马蹄踢踏轻轻晃动。

“公子,你是不是,惹大小姐生气了?”

虽然谢洛河没在小桃面前表现出异样,但小桃察觉到公子与小姐之间与往常有些不同。

“可能是吧,谁知道呢。”

走出镇子,三人沿着大道继续北上。

郑修仍是每日为谢洛河画一幅画。

谢洛河也如往常般,趁着小桃不在,伸手向郑修索要她的画。

她总想看看郑修将自己画成了什么模样。

小谢越来越捉摸不透了。

起初郑修认为谢洛河是在傲娇。

但后面渐渐地郑修隐约察觉到,她是生气了。

只是小谢因为什么生气,郑修没能品出来。

他要把谢洛河变回凤北这件事,不是已经摆在桌面上,相当于是打明牌了么。

你生气个锤子。

郑修心中颇为不满却不敢提。

在这种古怪的“三人行”中,他们终于在二月底,抵达了藏剑山下。

郑修依稀记得这个地标,但在后世,这里并不叫藏剑山,上面更没有什么藏剑山庄。

两百年后,这里只剩一座普通的山。

一男两女结伴,在外闯荡江湖的确危险。

更何况谢洛河与小桃的姿色上等,吸引了不少狂蜂浪蝶,村野莽夫。

一路上三人共遭遇了十六次拦路打劫,进过八家黑店。

每次遭遇这些破事,郑修总能从对方临死前的眼神中看出三分懊恼三分悔恨三分愤懑,还有一丝隐藏极深的嫉妒。

这可比后世乱得多,不愧是江湖。

唉~江湖。

起初小桃对这些打打杀杀看不习惯,只觉残忍。

后来看着看着也就习惯了。当然,更不如说是麻木。

甚至某天夜里,小桃在睡梦中翻身,口中嘀嘀咕咕说着梦话。

说些“小姐小桃想回家”,“公子不要”之类的,也不知她梦了些什么乱七八糟的。

藏剑山下有一座小镇,临近三月初一,镇上多了许多佩剑带刀的江湖人士。

但这些江湖人士大多是接了英雄帖,受邀而来,即便是另有所图,也不会在临近三月初一时,在此节外生枝,坏了正事。

“你有什么打算?”

二月二十九。

三人坐在饭店一角,等饭吃。

谢洛河百无聊赖地托着下巴,眼眸半虚,看着窗外干枯的柳树上冒出的嫩绿新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