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兵进济南(1 / 2)
清军确实没有往西走,在贾庄向西只不过是掩饰了其真实的意图。
贾庄之战没有能够达到目的,孙传庭领兵来援与卢象升合兵一处,兵力达两万众,又于贾庄建营驻防。
贾庄一战,打光了所有炮弹的不仅仅是卢象升,清军军中储备的火药和炮弹也已经是见了底。
此前真定一战呈上来的军报,多尔衮反复看了数次,自然是知晓孙传庭所领的陕西军火器犀利。
不仅有大量破甲能力极强的火铳,还有不少的火炮,似乎威力和射击速度都极快。
所以哪怕是明知陕西军一路驰援而来必然是兵疲将乏,多尔衮也没有任何的想法去进攻陕西军。
而且贾庄一战仅仅是和卢象升麾下的宣大军对战,都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各旗军兵都多有怨言。
卢象升麾下的宣大军坚韧敢战,孙传庭麾下所领的陕西军也是一支劲旅,现在两者合兵一处,势力更强。
此前进攻不成,伤亡惨重,军中士气低迷,各旗离心离德,军无战意,将无战心,也没有再战的条件。
留给多尔衮的选择其实并不多。
往北,再入真定府,自然是不可能,他们此前便是从北方经由保定府、真定府一路南下而来。
这两地已经榨不到多少的油水了,现在若是往北,确实可以带着大部分的所得出关。
但是出了关,只靠现在的这些收获,只怕是出关之时,便是他多尔衮退出权力舞台的开端。
黄台吉多疑善怒,刻薄寡恩,手段狠辣,绝不会留情。
莽古尔泰、阿敏两人和黄台吉也是兄弟,但是因为违逆黄台吉,被黄台吉按上了谋反的罪名直接处死。
往西,进攻顺德府,也是同样的情况。
顺德府内官兵云集,之前有火炮的时候,进攻都有些艰难,眼下火炮根本没有多少的炮弹,进攻的难度只会更大。
就算是攻下,部队的损失,只怕是还要超过收获。
而顺德府内的其他的那些乡镇早已经是劫掠的差不多了,也榨不出多少的油水。
所以实际上真正能够走的路从贾庄之战没有战胜开始,摆在多尔衮面前的便只有一条路。
山东省,东昌府。
临清城外,烽火连天,遍野哀鸿。
多尔衮身穿着银白色水磨将甲,头戴尖顶两棱盔,立于银白色的龙纛之下,扫视着整个眼前的战场。
多铎跟随在多尔衮的近侧,他和多尔衮一样的打扮,只是所穿带的甲胄外檐镶着红边,表明着他的旗色。
在多尔衮和多铎的身后,是一众身穿着银甲,头戴银盔,持虎枪,手执银龙旗的甲骑。
这些甲骑是多尔衮和多铎的亲卫,他们是正白旗和镶白旗中的护军甲骑。
多铎牵引着座下不时走动的战马,冷声道。
“孙传庭和卢象升两部和之前料想的一样,现在仍然还在巨鹿没有动作,”
多尔衮原本紧蹙的眉头此时舒展了许多,不再犹如当时在贾庄一般愁眉不展。
“卢象升身负重伤,只怕是暂时不能掌军,他麾下的宣大军在贾庄损失惨重,根本没有多少的再战之力。”
“孙传庭用兵谨慎,麾下军将统共不过一万五千人,我军的军力是他的两倍有余,他肯定不会贸然出兵。”
“而且……”
多尔衮的目光转向不远处的临清城。
此时的临清城上一片混乱,哪怕是相隔数里,但是仍然能够借助着风势听到些许的喧哗声。
距离贾庄一战已是过了六日的时间,多尔衮已经领兵离开了顺德府。
如同之前所料想的那般,孙传庭和卢象升两部并没有追来。
所以多尔衮直接汇聚大军,转道向南,挥兵直入广平府内。
广平府的鸡泽县早在之前被已经被攻破,而后付之一炬。
高起潜曾在鸡泽短暂的囤兵,而后一路东进威县,最后转道一路撤退至临清州。
不过高起潜并没有将所有的军兵都聚在一起,跟随着他往临清奔走的只有两万余人,他在其余的一些重要的城池也留下了一部分的军兵。
临清一带的防线是杨嗣昌的手笔。
说实话,杨嗣昌的战略眼光还是有的,在什么地方留多少兵,也都是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但是他却是忽略了高起潜带兵的能力,也忽略了关宁军的士气的问题。
在鸡泽的南面曲周县,曲周算是广平府的北大门,地理位置颇为重要。
留守在曲周县的是时任山海关总兵的侯拱极,侯拱极依靠曲周,领山海关精兵,面对在贾庄受挫的清军,竟然是一战即溃。
曲周就此沦陷,清军在多尔衮的指挥之下大掠周边,而后自广平府转入山东省的东昌府内。
曲周的胜利,让在贾庄受挫的清军找回了些许的自信,似乎除了宣大和陕西的明军之外,其余各镇的明军还是一如既往的孱弱。
而后多尔衮于丘县分兵四路劫掠,一路走西南劫掠广平、大名府内。
第二路往东,直取馆陶,第三路往东南,取冠县。
第四路,则是由多尔衮亲的本部兵马往东北走,取威县。
威县就在巨鹿西南五十里处左右,之所以取威县,就是为了防备巨鹿的明军驰援。
多尔衮主动将危险的任务揽了下来,而将油水丰厚的路线让给了其他旗,为的便是挽回当初在贾庄丢下的威信,密布各旗的损失。
清军大掠四方,最终大部在临清州汇聚。
高起潜领兵一路退往的地方正是临清。
虽然之前孙传庭便已经是派人传信来,清军向南遁走,可能会进入山东省内,往临清来。
但是提前的预警并没有对临清的占据起到什么的作用,高起潜并没有能够安排多少有用的布置。
高起潜知兵的名声完全就是靠着银钱买来的,他哪里懂什么打仗。
自称知兵,通军事,其实却是胆小如鼠,无半点指挥之能。
高起潜根本就没有真正指挥过一场仗,只是把死人的头割下来冒认功劳罢了。
历史上,在崇祯十七年,李自成领大军逼近北京,崇祯再命高起潜监视宁、前各部队,但高起潜在李自成还未到来之际,竟然直接弃关而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