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三章 要的正是这种效果(1 / 2)

加入书签

吉普车开进生产队院里,从车里下来的是村、公社、县三级领导,分别是王队长,公社的孙主任,还有刘县长。

后边还跟着俩人,看样子是技术人员,瞧得李卫国也一愣一愣的:这吉普车都快赶上大客车能装人了。

连县领导都来了,可见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

李卫国想想也就明白,受灾的可不仅仅是一个大馒头屯,沿江的几个公社,一共十几个生产队,庄稼都被水泡上了。

这样也好,他的主意要是成了,能挽回更多的损失,同样也能给他带来更大的利益。

王队长也有意抬举李卫国:“刘县长,孙主任,这位就是俺们队的社员李卫国,就是他想出来青储饲料这个主意的。”

刘县长四十多岁的样子,衣着朴素,他十分热情地握住李卫国的手:“李卫国同志,是个很有想法的年轻人,这次立了大功,帮县里解决了大难题。”

公社的孙主任也拍拍李卫国的肩膀,嘴里赞了一句:“好小子!”

李卫国知道这位孙主任,大名孙洪涛,长了一脸的连毛胡子,脾气爆,性子直,作风硬朗,所以人送绰号“孙大胡子”。

在当地,胡子这个词儿,还有另外一层含义。

周围看热闹的社员也都瞧着眼热:县长啊,这是咱们大馒头屯来过的最大干部了,县长都对李老三赞不绝口,这小子是要发达了。

李卫国则表现得不卑不亢,没有那种老百姓见到当官的,就畏畏缩缩的模样。

事实上,眼下的干部,也没什么官架子。

在礼貌地和领导握手之后,李卫国嘴里也客气着:“县长和主任过誉了,我就是一名普通社员,看到受灾心里也急,正好平时喜欢看看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也喜欢听广播,才知道青储饲料,其实真要是懂行,还得是郑知青。”

李卫国也不贪功,把郑先农也介绍给领导。

因为他知道,这位郑知青可不简单,明年就会考入农大,毕业后进入农科院,致力于种子培育,是大名鼎鼎的农业专家。

“好,年轻人就应该多学习。”

刘县长也不由重新打量一下这个小伙子,从言谈举止和待人接物来看,还真不像是普通的社员。

这时候,老村长也拄着拐,从队部走了出来:“刘县长,孙主任,欢迎欢迎。”

那两位一瞧也不敢怠慢,快步迎过去,抢先跟老村长握手。

虽然他们的行政级别比老村长高,但是对老村长这样的老革命,有着发自内心的尊重。

随后,李卫国和郑先农就引导着领导走走看看。

在下午的时候,他们俩都研究一下午了。

怎么粉碎秸秆,在哪挖窖池,如何密封,郑先农都说得头头是道。

就连后续的利用,李卫国都给出方案:最好是县里扶持这些受灾的大队饲养奶牛。

奶牛食用青储饲料,产奶高,品质好,正好可以为县里的乳品厂提供奶源。

就连县里跟过来的那两位技术员,也只有点头的份儿。

这俩年轻人都是人才啊!刘县长心里暗赞了一句。

“好好好。”孙大胡子脸上也露出久违的笑容,这些天,他天天长在田间地头,看着受灾的庄稼,老上火了,现在总算看到点补救的希望,心里立刻敞亮不少。

剩下的事情,就不归李卫国管了,自然由公社和县里牵头。

看看天都眼擦黑了,李卫国就开口邀请:“刘县长,孙主任,这都到饭点儿了,到我家吃一口吧,没啥好吃的,粗粮大饭,能填饱肚子。”

现在这时候,干部下乡还都吃派饭,老村长也想留领导在屯里吃饭,连忙朝李卫国望去:准备了吗?

李卫国点点头,下午他就告诉大姐了,说要叫郑知青去家里吃饭,叫大姐炖鱼。

老村长于是也出言挽留:“来家里串门,还迈门槛吃一碗呢,总不能空着肚子回去。”

公社的孙主任倒是没啥说,这些日子,他基本上是走到哪吃到哪,随便到社员家里吃一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