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8章 舂米(2 / 2)

加入书签

可年轻人要面子啊,既然爵爷都能一个人推着跑,他们也不想丢人。

于是铆足了劲儿往前推,好不容易坚持到了地头儿,累的胳膊都酸了,腿也直打哆嗦。

“哈哈哈……年轻人还需要多练练。”

宋小川看到他们的狼狈样儿,乐的哈哈大笑,完全忘了自己以前也这么狼狈过。

在爵爷的带动下,蛇岛上的水稻一天就给收割完了,不得不说收割机的效率还是很高的。

“哎呀妈呀,那个收割机太沉了,我到现在胳膊还抬不起来。”

“谁说不是啊,我连碗都拿不住了。”

新来的年轻人们,因为白天用力过猛,往上回家疼的吱哇乱叫。

想拿起碗来吃饭,结果手一个劲儿的哆嗦,把饭都给抖出来了。

“谁让你们逞强了,学人家爵爷,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

结果他们不但没得到安慰,还被自己的家长给批评了一顿。

批评归批评,肉还是不断的往他们碗里夹。

年轻人身体恢复得快,只要吃上了肉,第二天起床照样生龙活虎。

水稻收割了以后,还需要进行脱粒,也就是去壳的过程。

去壳了之后剩下的白色壳里,就是人们吃到的大米了。

这个过程称之为舂米,舂米谈不上什么工艺,过程也并不复杂,但绝对是个力气活。

用一整块石头做出来一个,形同酒盅的东西,就是石臼。

臼口的直径不小于七十公分,一只大的石臼,一般要四五个人才能抬得动它。

石臼内雕刻有锣纹,臼的身子需要埋在地下,起到稳固的作用。

臼口露出地面,舂米的时候还有米迸溅到周围的地上。为了防止浪费,大家一般会把周围用瓷片给贴起来,跟后世的贴瓷砖有点像。

虽然没有那么平整,但是有米掉出来的时候,不容易被泥土污染,扫起来可以回收。

身强体壮的年轻人,抱起一个粗粗的木头,狠狠的捣装在里面的稻穗。让稻壳不断的脱落,这就是舂米的过程。

一般到了舂米的时候,农户们都会选出几个身体最强壮的男人。

让他们两人一组,拽起大大的杵,然后重重的砸下去。

一边砸嘴里还一边喊着劳动号子,光着膀子浑身大汗淋漓。

这样做的目的,除了舂米之外,也是为了活跃气氛。

在这种气氛的带动下,各家各户都会参与到舂米的劳作当中。

也有年老体弱者,根本就拿不起那么重的杵。

农户们劳作时间长了,就发明了一种工具。

在臼的旁边用木头做一个支架,架着一根长长的粗木棍,木棍的头部下面有杆杵,杵的嘴子上按了铁牙。

就如同是跷跷板一般,这一边用力压下去,那一边就会翘起来。

杵头上绑着大石头,当踩住木棍的脚松开以后,大石头就会带着杵头掉落下去,砸中石臼里面的稻穗。

这种工具有的是做成平衡杠杆的,也有做成省力杠杆的,就为了老年人也能够自己舂米。

不过省力杠杆的杵抬高幅度比较小,工作效率相对会低一些。

宋小川对于这种农业劳动很感兴趣,于是拿起大木棍子也捣了一阵子。

放下棍子,他琢磨了一下,这样不行啊,效率太低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