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三章:税制改革(1 / 2)

加入书签

司马懿实施“垦荒令”,虽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士族地主阶级利益的最大化,可直接目的,却是为了刺激农业生产的迅速恢复与发展,在短期之内,使粮食产量获得显著翻升,从而解决自曹操时代以来,严重的粮食匮乏问题!

但是,按照一般经济规律,什么东西一多,其价值就会贬低,价格也会下跌!粮食产量上去了,可官府的赋税收入却降低了,这可不是司马懿所愿意看到的结局!咦?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象呢?

在过去,粮食产量低,物以稀为贵,一斗粮,最高的时候,甚至能换一贯钱!可现在呢,因为产量迅速提高,仓禀充盈,粮食也就不那么值钱了,一斗粮最多只能易换百钱(注:汉代所谓一贯钱,是一千枚铜钱)!

这就意味着,魏国粮食的价格,要比曹操时代最缺粮的那个饥荒时期,降低了十倍!

按照传统赋税政策,百姓纳税,是以上缴实物的形式实现的,你是种粮的,就交粮食;你是种菜的,就交青菜;你是打渔的,就交鱼虾水产;你是纺纱织布的,就交布匹绢帛……林林总总,以此类推!

可想而知,在恒定数额比例的情况下,官府获得的粮食收入,基本是不变的,可粮食的价格却下跌了,岂不是等于,魏国的财政收入缩水了十倍?

实际情况,还不止十倍呢!因为粮食富足了,填饱肚子的问题,暂时得以缓解,人们对其他商品的需求和欲望,便开始被激发!粮食的价格下跌了,其他商品的价格,却一路攀升!

道理很简单!过去粮食产量低,老百姓每顿饭能喝上一碗粥,灌个水饱就已经很知足了,要是还能就上两口咸菜,那就更是心里美滋滋啦!

可现在呢,粮食产量突然增加,老百姓不仅喝得起粥,更能吃上干粮,餐桌上就那么两碟咸菜,越吃越腻味,便想吃点别的菜,甚至是肉了!

一时间,人们对副食品的需求量,猛然提升,而魏国的副食品生产量,却没有那么大,短期内,又无法扩大生产,提高产量,便会造成短缺,致使价格一路攀升,真可谓“一肉难求”!

除了副食品外,纺织品的价格,也在飙升!圣人云: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过去的魏国百姓,饭都吃不饱,穿得破衣烂衫,衣不遮体,也没人在意,更没人笑话;可现在呢,大家能吃饱肚子了,身上的衣服,是不是也该换换了?扯上几尺布,给自己和家人换身新衣服,不过分吧?

这种需要,也是人之常情,但短时间内所爆发出来的需求量,却使曹魏市场上“一布难求”,价格飞升,创下了前所未有的新高!除了副食品和布帛外,其他商品,皆与此类同,价格大涨,直蹿云霄!

再加上洛阳战役之后,魏国与汉国一直没能签署停战协议,通商贸易难以恢复,致使魏国境内,除了粮食以外,食盐、茶叶、瓷器、纸张、棉布等其他商品供不应求,价格更是打着滚地不断飞涨,更加剧了这种情况的蔓延趋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