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一章:巨大漏洞(1 / 2)

加入书签

张三的不幸遭遇,绝非个例,可以说,是目前魏国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就算不是人人都像他那么倒霉,也都在司马懿的新政措施颁行以后,吃了大亏!

现在的魏国官府,征税只要钱,不要粮,那么农民交税之前,就得先把自己收获的粮食卖掉,换取钱币!

按照一般规律,百姓们都是等一季粮食收获以后,才有余粮可卖,这就导致每到秋季成熟时,所有人扎堆去卖粮,市场供应量瞬时暴涨,粮食价格便会一路走低!

这就是为什么粮食的实际收购价格与张三的心理预期相差甚远的原因,也是为什么粮铺掌柜说,粮食一天一个价,只会更低的原因所在!

还是拿张三举例,过去他的十亩地,收获二十五石粟米,按照每亩一斗粮的标准,只需要缴纳一石粮食的赋税,税率基本上是二十五税一,并不算高!

可现在呢,同样收获二十五石粮食,因为币制改革、粮食价格下跌和黑心商人从中渔利,再加上一些损耗和成本,张三可能要付出五石以上,等于税率涨到了五分之一,这就是令人难以承受的重税了!

这下您看出来了吧!魏国税制改革以后,朝廷和官府倒省事了,可农民却要经历市场规律和黑心商人的双重盘剥,无形中负担反而更重了!

然而,这还没完呢!老百姓的苦难,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愈发深重,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司马懿!

司马懿新政,始于新兴二年,可到了新兴四年,魏国老百姓突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民间流通的大魏通宝越来越少,导致市场流通,非常不便!

这是如何造成的?一切的起源,皆因司马懿在币制改革的时候,所铸造发行的“大魏通宝”,含铜量过高所致!

众所周知,黄金质地很软,因此,这一次币制改革中发行的“大魏金宝”,作为法定货币,为了确保其硬度和字画清晰,并没有采用纯金铸造,而是掺入了其他金属,成色不高,却因为黄金价格昂贵,一枚一锱重的金币,其价值完全可抵一千枚银币!

那么银币呢?作为比金币流通更广的货币,出于同样目的,当然也要掺杂其他金属,并非纯银!如此一来,其表面字迹清晰,硬度亦可保证辗转流通的过程中,不易磨损!

虽然汉末三国时代,中国的白银产量不高,银子也不便宜,但其价值,却远不及黄金之昂贵,所以,一枚掺了其他金属,只有一锱重的银币,按照实际价值,也就勉强能抵一千枚五铢钱而已!

可大魏通宝铜币,却是一锱重量,含铜量较高,可抵六枚五铢钱,这也就意味着,按照实际价值,一枚银币也就顶一百六十多枚新版大魏通宝,根本不足以换得一千枚铜币,差价巨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