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集权的内阁(2 / 2)
内阁内部自己提一个解决方案,然后内部自己投票决定,就完事了,决策权审议权就像左右手一样——是一体的。
审议通过后,内阁直接交给六部去执行,而且阁老有时也兼任六部尚书,执行权,也就是行政权,也在手里捏着了好吧。
三权分立?抱歉,现在的内阁,直接就三权合一了,这种情况,在历史上,终明一朝,也只有在张居正时期,有过那么一段时间。
但张居正时期,是张居正手里的决策权,即票拟,与好战友冯宝大太监手里的审议权,即批红,联合起来了,但起码是分开的,分别掌握在内阁与司礼监两方手里。
但现在,司礼监的审议权没了,直接归内阁了,不对,也不能这样说,这个位面的内阁是提前出现的,司礼监从来就没有拥有过,也就无所谓失去了。
张居正改革时期,六部内有很多反对张居正改革的,暗中使绊子的不少,执行权,有,但错综复杂的利益网,官官相护,张居正对行政权的掌握并不彻底。
但现在,大明初立,朱元璋的权威震慑着一切宵小之辈,利益网还没怎么发育,六部一条心,既然是陛下创建的内阁,陛下赋予的权力,那内阁的命令,就要全力贯彻执行,执行权就和内阁自己的一样。
而面对内阁,原本历史上进行平衡的司礼监,现在只有个没啥用的监督权,人家内阁三权合一,你就只能干瞪眼,这监督权,对司礼监本身,并不好使。
如果硬要说司礼监现在的优势,那也就要比内阁,更方便接触皇帝了,嗯,或许这就是一切的核心。
朱元璋一手推动了这样的架构,也一定感受到了皇权的‘虚弱’,权力变大变小,没有人比当事人更清楚,尤其是权力欲强的人,但现在看来,朱元璋乐在其中。
的确,内阁权力的确非常大,但现在的朱元璋,并不在意那些,因为这样的内阁,处理政务的效率、质量,无限接近于完美,大明帝国蒸蒸日上,势不可挡。
缺点嘛,就是极度考验皇帝的水平,要驾驭的,可是成体系成规模的庞然大物啊,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反噬,天下易主,养虎为患。
可,面对朱元璋,谁敢?别说反噬,胆敢阴奉阳违一下,朱元璋不介意让他们一家子,整整齐齐,军权朱元璋可没有松手过哪怕一秒钟呢。
将手中的两份报告看完,朱元璋起身,稍微活动了下身子骨,自己安排让内阁讨论的事,在内阁掀起了轩然大波,但激烈的讨论过后,终究没有否,选择了实行。
这让朱元璋非常满意,只要内阁安心办事,朱元璋并不介意给他们这么多权力。
现在的朱元璋,眼界早已不盯着朝堂上的政治博弈,更不是自己死后,朝廷可能会发生的变故了。
朱元璋眼光看向了全球,乃至异世界,时间有限,政务是永远都处理不完的,地盘越大,政务越多,那就下放,阁臣得到权力地位,朱元璋得到时间精力,双向共赢。
而现在,朱元璋向奉天殿门外走去,既然内阁讨论通过了,那就去文渊阁坐坐,看望看望那些位高权重的阁老们。
尤其是那位,著出《论语·注释》的内阁大臣,总感觉让他作内阁大臣,是屈才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