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十章 折腾与冒险(1 / 2)

加入书签

乾宁五年正月二十四,朱珍收到了一封信,看完之后捧腹直笑。

“朱三……”笑完之后,朱珍又有些感慨。

想当年,他俩几乎好得穿一条裤子。参加巢军之后,奋勇拼杀,互相扶持,博取前程。

大富贵曾经触手可及,但又转瞬即逝。

“朱三还没死心。”朱珍叹了口气,道:“或曰当年镇汴之时不过五百人,而今有众两万。可朱三你也不想想,四十七岁的人了,还有那精力折腾吗?能折腾到什么地步?便是让你占了郓州,别人都不来打你,光是理顺内部就要两三年,届时年且五十,还打个屁!”

高劭也有些感慨。

你耗费了青春年华,做出了成绩,得到了上面的赏识;你用尽机谋,付出了很大代价,爬上了高位;你出生入死,拼却性命,得到了战功……

如今有人告诉你,这一切都做不得数。

新的征服者对你没印象,不了解你的努力和才智,你还需要拼命做出成绩引起他的主意,但人生短短数十年,还能有以前那份心气吗?

这就是降人的悲哀。

朱珍的感慨,说的其实就是这么一回事。

朱三,你没时间了,别折腾了!

“军使打算怎么回复?”高劭问道。

朱珍闻言,脸上现出了一丝狠厉,道:“也别怪我狠,世道如此,没什么好说的。答应朱三,他信不信,来不来,那是他的事,试一下总没问题。措辞你把握一下,好好写。”

高劭颔首。

“好好写”的意思是别整得太假。现在他和朱全忠的关系是两不信任,双方都在试探,无论是真降还是假降,互相防着一手是正常的。

“另外,将此事飞报夏王。”朱珍又道。

“遵命。”高劭应道。

这是自然,朱珍还没昏了头,不报备这种事情,万一将来被小人进谗言,可就说不清了。

北边的消息只用了一天就传到阳门桥。

正在督战的邵树德匆匆看完后,问道:“有没有罗弘信的消息?”

杜光乂回道:“暂时没有。正旦那天罗弘信露面了,与魏州诸将饮宴,不过只略略敬了几杯酒就先行告退了。”

邵树德点了点头。魏州那个样子,应该没人有心思对外征战。

不然的话,北边压力还真是大。魏博三百多万人口,就硬实力来说,比占据了河东、大同、昭义、幽州四镇的李克用还强出一大截,虽然他们肯定没晋军能打就是了。

“朱珍虽有野心,但还算知机的。”邵树德评价道:“李唐宾做得不错,当机立断,头脑清晰,有元帅之才。”

能找一個做事不畏首畏尾,同时还有相当才干的人,那是真的挺不容易的。李唐宾人际关系也搞得很一般,最适合委以大任。

“飞龙军到哪了?”

“回大王,已奔青州而去。”杜光乂回道。

“做得不错。”邵树德又称赞了一句。

契苾璋也很有眼光,知道怎么配合正面战场,手下人才多,这仗打起来就是舒服。

王师范这厮,坐拥宝镇,但意志力不行,如果被契苾璋一吓,或许就不敢在北线投入过多力量。

他帐下最厉害的大将,应该就是刘鄩了,他爹王敬武一手栽培、提拔的。

历史上天复元年,他率军攻破兖州,令朱全忠大为震惊。

此人有智谋,有节操,是个人才,可惜主君不行。

从天复元年(901)起,朱全忠派偏师与王师范打了两年,王师范破兖州,其实还占了点上风。

到天复三年,梁军精锐压过来,王师范先败,向淮南求救。杨行密遣七千步骑至青州,与齐兵一起收复密州,斩梁军大将刘康乂。随后又复登州,大破汴梁、魏博联军,斩全忠之侄朱友宁。直到朱全忠坐不住,亲率二十万大军来援,这才击败王师范。

但王师范实力仍很强,“有众十余万”,竟然就投降了。新笔趣阁

带着十几万兵马投降,当真是武夫之耻。况且与梁军的战争打得并不算太难看,刘康乂、朱友宁两员大将被斩,梁、魏联军连败数场,可见经过三年的战争锤炼之后,曾经被视为“弱鸡”的淄青兵越战越勇,慢慢适应了战争,结果你竟然投降了……

意志品质不行!换成朱瑄、朱瑾,能跟你打到天荒地老。

“让契苾璋寻机打几次胜仗,不需要战果多大,吓一吓齐人就行。”邵树德吩咐道:“额外嘱咐一句,约束军纪,别整得跟个土匪似的,激起齐人愤怒。”

“遵命。”杜光乂没有多问,立刻应下。

“不行!”邵树德还是不放心,道:“你亲自跑一趟,去当监军,给我看着点那帮无法无天之徒。”

“大王……”杜光乂有些愕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