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不得不辩(1 / 2)
尤其刘宗周说到太子之罪,更是让崇祯帝有一种说不出的愤懑。
怎么的,教训了老子再教训儿子?
同时,他对朱慈烺也有无比的恼怒。
每天在外面胡闹,让刘宗周抓到这么多的问题,就不能让我省点心吗?
“先生说我无礼无制误军,儿臣一一解释。”朱慈烺脸色肃然。
“先说无礼。先生认为跟武人混迹在一起,盘腿而坐,说市井语言就是无礼,就是失去了太子的威仪。儿臣实在不能认同,礼,礼节也,儿臣对将士们以上驭下,将士们对儿臣以下敬上,礼节分明,位置有序,何来失礼?”
“当初太祖起兵之时,成祖征讨北元之时,都曾和将士们休戚与共,同休同食,如今外有建虏内有流贼,社稷危急一点都不亚于太祖起兵和成祖征讨北元之情境,儿臣学习太祖成祖的行事作风,鼓舞将士们的士气,不过是恰到好处而已,因此,儿臣不认为是失礼。至于放浪形骸,夜不归宿,儿臣自认没有。”
听到朱慈烺的辩解,刘宗周皱眉。
别的能驳,但太祖成祖不能驳。
朱慈烺学习朱元璋朱棣的风格,没人敢反对他。
“再说失制。”
“儿臣是派人抄了徐卫良、涂兴哲的家,但儿臣绝没有罗织罪名,贪婪民财。当日儿臣查到的是徐卫良贪墨京营军饷之罪,京营乃是皇家亲兵,所用粮饷都是出自内库,也就是说,徐卫良贪墨的并不是国库,而是父皇你的内库。儿臣身为太子,为父讨账,没什么不妥的。”
这一处是狡辩。
“儿臣虽然查封了徐卫良的家产,但并未治他的罪,只是将他交给了刑部,刑部如何处置,儿臣从未干涉,绝无罗织罪名。至于涂兴哲,他本就是内监,贪墨银两众多,儿臣处置他,不需要经过刑部。因此没有违制之说。”
“先生说西洋机巧,不足倚仗,儿臣不以为然,火药本是我华夏发明,何以变成西洋机巧?再者,师夷长技以制夷才是上上之策,难道敌人用火枪杀了我,只因为火枪不是我方生产,我便不能用火枪向敌人复仇吗?先生以为我无制,我却以为,先生此言是荒谬!”
这一处是反击。
听到这里,刘宗周脸色大变。堂堂大儒,还没有人敢说他荒谬呢。
“最后再说误军。”
“儿臣的练兵之法的确跟其他人不同,但请父皇相信,儿臣绝对不是在儿戏,不论戚少保的练兵之法,还是古人的军阵之法,儿臣都熟读胸中。古往今来,如臂使指、号令统一是强军的根本,无此二者却想要强军,根本是缘木求鱼,儿臣的队列训练正是为此而产生,请父皇给儿臣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后,京营如没有军纪森严,精锐健武,不用先生言,儿臣自请误军之罪!”
朱慈烺慷慨而言,说完,以头触地,再不多言。
暖阁里一片静寂。
崇祯不说话,只皱眉看着朱慈烺。
他身后的王承恩微微松口气,从崇祯的表情他已经知道,皇上心里的怒气已经消去不少。任何一个父亲,都希望自家儿子在面对诘难时,能有理有据说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哪怕是无理占三分呢,崇祯也不例外--护犊子是所有父亲的天性。
刘宗周三大罪名耸人听闻,如果朱慈烺回答不得体,崇祯想护也护不住他--儿子重要,但国体更重要。
现在朱慈烺回答的有理有据,崇祯可以顺势下坡。
“先生,你怎么看?”崇祯看向刘宗周,依然皱着眉头,脸色也依然难看。
刘宗周跪在地上,痛心疾首的道:“太子殿下巧舌如簧,臣佩服。然仁义为本,治国先知心,太子殿下只知逞口舌之快,毫无知错悔改之心,我皇明江山社稷……”
“够了!”
听到这里,崇祯霍然站起,瞪着刘宗周,脸色涨红,刘宗周说了一大堆的废话,动不动就江山社稷危矣,崇祯本就是一个暴躁脾气,听不得晦气话,忍了这么久,终于忍不住要发怒了。
不过终究是忍住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