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兄弟对弈(2 / 2)
若不是来通报的人是东宫太监,并有锦衣卫相随,富商们都还以为是遇上了骗子呢。
“怎么办?去不去?”
“废话,能不去吗?不去你等着太子爷派锦衣卫提你呢!再说了,那可是皇太子府啊,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机会进去走一遭,如今太子爷请咱们,咱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的?”
“可我怕去无好去,见无好见啊。”先一人忧心的道。
“你就是想太多了,不就是募捐吗?捐个五十一百两的,到太子府转一遭,见一见太子爷,难道不值吗?”后一人看的比较远。
听到这里,先一人下定决心:“那就去!反正最多一百两,多了绝对不捐。”
富商骚动的同时,文官们却有点错乱了。
皇太子这又是要搞哪一出啊?刚跟百官求字,现在又召见商人,感觉皇太子每天忙忙碌碌,新闻不断,一点空闲都不给别人。虽然说大明朝并没有皇太子不能见商人的祖制,但这么大规模的接见,而且还是在太子府,总觉得有点不妥。
如果御史言官们还在朝,肯定会为此大作文章,甚至掀起一场风波也未可知,但现在“台垣”都已经空了,空有素材,但却也没人能做出文章。
御史是道官,给事中是科官,故而言官也被合称为科道官。又因为御史为台,六科为垣,所以也称为“台垣”。
当然了,言官们不在,但清流还在,当天晚上就有清流奋笔疾书写奏疏,对太子行为表示不满,第二日送到朝中,却发现根本没人理,聪明的朝臣已经意识到皇帝和内阁知道的比他们还早些,甚至可能本就是皇帝的授意。没有回过味的朝臣不依不饶,又继续写第二道奏疏,还有人将启本投到了东宫,劝诫皇太子不可孟浪。只是东宫不是皇宫,没有通政司这种专门负责传递奏疏,上传下达的机构。这些启本送到王府之后就杳无音信了,太子压根不会看。
三日后上午,信王府前的大街上车水马龙,全京师的有钱人无一缺席,都准时准点的来到了信王府。府门大开,在武襄左卫和锦衣卫的引导下,富商们分成两列,鱼贯进入信王府。
第一次来到太子府,大部分富商都兴奋不已,只有一少部分人忧心重重,他们知道,皇太子如此兴师动众,绝对不是五十一百两银子就能打发的,联想到皇太子最近一系列的动作,这些聪明人已经意识到,今日恐怕是要大出血了。
信王府的后花园方圆有十里,朱慈烺原本计划要在中间修一个练兵场,两侧是武襄左卫的营房,营房此时正在修建,但练兵场却暂时停了下来,倒不是朱慈烺改了主意,而是因为人手不足。
虽然没有整修为练兵场,不过原本的那些奇花异草都已经被铲除干净了,假山奇石也都被移走,中间一大片光秃秃的地此时摆了一百多张桌子,富商们进入之后,各寻座位坐下。见皇太子的后花园居然是这般荒凉的样子,比自家的后院都不如,富商们又失望又惊奇,更惊奇的是,在场所的两边都摆了特制的木架子,而在木架之上还悬有字画。
皇太子久久不出现,只有下人们上了一杯茶,富商们坐着无聊,又见武襄左卫和锦衣卫对自己的行动不限制,于是纷纷站起来,观赏木架上的那些字画。
“咦?是工部魏部堂的墨宝。”有人惊奇。
那边的惊奇声就更大:“啊,是首辅周老大人的手迹!”
“啊,刑部徐大人的……”
惊奇之声不断,然后富商们都明白了--前些日子听说皇太子向文武百官求字,朝中四品以上的官员,还有一些虽然品级不够,但却是字画名家的官员也收到了太子求字的帖子,眼前看到的,应该就是了。
能成为富商的人几乎没有白丁,多多少少都是懂一点诗文,能鉴赏字画的。反正也闲着没事,于是就纷纷点评了起来。严格来说并不是点评,而是拍马屁。
“魏部堂的字太好了,这瘦金体,啧啧,都赶上宋徽宗了。”
“首辅周大人的字最漂亮,不比颜真卿逊色。”
当然了,一些默不作声的狡猾富商隐隐已经猜到,皇太子肯定不是请他们来鉴赏字画的,此间布置一定是另有深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