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入塞之策(2 / 2)
阿济格1605年生人,今年三十七岁,其名字的满语意思为“小”。但长大后却“身长丈余,腰腹甚大”,长的甚是雄健,作战也十分勇猛,不过其人在政治上却十分的没有脑子,属于典型的有勇无谋,但偏偏又野心无限,多尔衮多铎两弟弟活着的时候,还能压制他,令他不能胡来,等多尔衮多铎不在了,他就如脱缰的野马,居然野心勃勃的想要继任多尔衮的位置,担任摄政王,却不想自己的能力比多尔衮差多少?
结果被顺治削爵幽禁赐死。
礼亲王代善摸着山羊胡摇头:“不可。明太子在张家口布置了三千兵马,又调勇将周遇吉为宣府总兵,显然是已有准备。再者,宣大路途遥远,土地又贫瘠,就算攻下来也没有什么油头,得不偿失,还是应该按照原计划,向明国京畿进军,掳掠明国的河北山东为上策。”
阿济格大为不满,立即反唇相讥道:“二哥,你怎么年龄越大,胆子越小了!南蛮子背信弃义,关了张家口,如果不兴兵讨伐,南蛮子岂不是会得寸进尺?不就是一个周遇吉吗?如果二哥你害怕,那就交给我阿济格了,保证拿下张家口,杀他一个片甲不留!”
代善是努尔哈赤的次子,今年已经六十岁了,历经风雨,原本,在其大哥,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被努尔哈赤赐死之后,他是最有资格继任为“大汗”之人,努尔哈赤一开始十分中意于他,说:“等我百年之后,我的诸幼子和大福晋交给大阿哥(代善)收养。”
代善也不负众望,一度声名显赫。
但代善这人大事聪明,小事却糊涂,先是与继母大福晋富察氏关系暧昧,努尔哈赤表面上虽不相信,但心中却已经有了芥蒂。
接着,代善对前妻和后妻所生儿子有不同待遇,只喜后妻所生萨哈廉,却虐待前妻所生的硕托和岳托,逼的硕托差点叛逃,在努尔哈赤想要赦免硕托的情况下,他居然一直要求处死儿子,这激怒了努尔哈赤,认为他无德,随即公开宣布废掉他的太子之位。
代善惶恐不已,亲手杀掉了继妻叶赫纳喇氏,才算是取得了努尔哈赤的原谅。
经此一事,代善知道自己再无当“大汗”的可能,此后专心当自己的大贝勒。
哈尔哈赤死后,他很明智的选择了支持了黄太吉,而黄太吉也没有亏待他,继位后封他为礼亲王,为众亲贵之首。眼下,在黄太吉身体有恙,多尔衮三兄弟实力强劲,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任“满清皇帝”的情况下,对于阿济格的不满和讽刺,代善面色淡淡,只当是没听见。
代善城府深,什么也不说,但他孙子颖郡王阿达礼却难以掩饰不满,悄悄瞪了一眼阿济格。阿达礼是代善之孙,已故萨哈廉的长子,和代善一向都很近。
阿达礼只敢瞪,不敢说,但却有人为代善打抱不平,只见坐在代善下首的肃亲王豪格忽然道:“十二叔,你的话有点过了吧?大清就只有你一人是勇士吗?二叔怎么就胆小了?二叔戎马一生,何曾有过胆怯的时候?”
豪格维护代善,不是没有原因的。
建虏的帝位,并非是嫡长制,而是有实力者居之,老虏临死之前,原本属意十四子多尔衮,并将具有极强象征意义的正黄旗交给了多尔衮,奈何多尔衮当时尚年幼,实力不够,被黄太吉一番合纵连横,轻松的就夺了他的汗位。
黄太吉继位之后,虽然在政体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改大汗为皇帝,将以前的贝勒合议制改成了皇帝的圣意独裁,立国号为清,但在储君继位之事上,却还没有改成大明的“太子制”,原因就是阻力太大。黄太吉原本想着自己还年轻,还有时间改,不想去年松锦之战时,他亲临前线,指挥调派之间,他竟然鼻血不停,一次就流了一大碗,从那时他就意识到自己身体出了问题,怕是没有多长时间了,也是从那时起,他对“储君”之事就更加重视--多尔衮三兄弟实力强劲,威望和手腕都足够,如果他不早做准备,一旦他归天,皇位必然会为多尔衮所夺!
黄太吉有八子,其他七子都年幼,唯有豪格成年,所以黄太吉没有其他选择,只能扶豪格上位,因为一旦多尔衮一旦上位,是绝对不会放过他黄太吉这一系的,不说黄太吉当初窃取了多尔衮的大汗之位,只说黄太吉逼死多尔衮三人的母妃,令其为努尔哈赤殉葬,就是多尔衮三兄弟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仇恨。一旦多尔衮得势,他黄太吉一系将永无翻身之日。
黄太吉的忧虑,身为儿子的豪格,心知肚明,也因此,他才处处表现,想要压过多尔衮一头。
豪格今年已经三十二岁了,论年龄比多尔衮大三岁,但辈分却低了一辈,每次见到多尔衮,都不得不恭恭敬敬地叫声“十四叔”,所以心里那个恨啊,更恨的是,无论谋略、手腕,还在军中的威望,他都比多尔衮差了一截,偏偏多尔衮还有两个强大的兄弟当助手,一个多铎,另一个就是阿济格了,三兄弟进则同进,退则同退,黄太吉虽然知道三人有不轨之心,但却无可奈何。
黄太吉无奈何,豪格就更是没办法了,不过他清楚的知道,能否得到两红旗代善的支持,是他未来能否继承大统的重要关键,见阿济格出言无状,得罪了代善,他当然不能放过这个好机会,既能拉拢代善,也能刺激多尔衮。
见豪格出言顶撞,阿济格眼睛一瞪,就要发脾气,忽然看到十五弟多铎正在冲他使眼色,登时明白自己刚才的话可能是有点过了,再说下去,说不定真会得罪代善,于是冷哼一声,转开头,不再说了。
御座之上,白白胖胖,留着八字小胡须的黄太吉将几人的心思都看在眼里,
微微一笑,目光看向多尔衮:“老十四,你怎么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