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76章 腊月二十三(2 / 2)

加入书签

若非如此,他这个户部尚书早就倒闭了。

傅永淳出列,首先奏明各个言官御史在江南追逮的成绩。多的有六七成,少的只追回两三成,平均起来不到五成,听到被傅永淳点名,那个成绩不好的言官们的脸色都不是太好看。

等傅永淳奏完退下,立刻就有言官跳出来抱屈:“陛下,臣此次到江南追赋,发现这些年来天下水、旱、蝗灾不断,即使江南富饶之地也没有幸免,小民度日为艰,难以存活的景象比臣想象的更为严重。如果朝廷强硬追赋,怕连大明最后一方安宁之地也难以保住宁静了。臣实在不忍心……”

朱慈烺抬头望去,发现是礼科右给事中戴明说。

此次言官御史中,戴明说的追逮成绩虽然不是最差的,但却也是后段班,此时跳出来明显是有为自己辩解的意思。

朱慈烺心头立刻冒起怒火--这次追逮,主要追的那些有产有业、但却故意欠赋不缴的大户,度日为艰的小民都在赦免之列,戴明说却拿小民做借口,真以为陛下和内阁是糊涂蛋吗?

“此言差矣!”

戴明说话音不落,立刻就有人跳出反驳,群臣一看,原来是同样是言官的吏科给事中马嘉植。

马嘉植长得一张马脸,既瘦且长,胡须黑密,他拱手慨然道:“陛下,臣没有出京之前,原本也以为,逮赋者都是穷苦小民,到江南才知,逮赋者一个个都肥的流油,宁肯在青楼一掷千金,也不肯缴纳逮赋,只所以有恃无恐,乃是认定朝廷不会向他们追缴逮赋,对这种人,朝廷绝不应该姑息!臣以为,江南逮赋不但要追,而且要严厉的追!”

马嘉植是甘肃人,没有去过江南,虽然对江南的奢靡有所风闻,但真正到江南走一遭,江南士大夫的奢靡生活令他大吃一惊,同样是大明,简直是南北两重天,和江南相比,他老家甘肃和北方简直就是地狱,尤其是那些积欠朝廷逮赋的人,很多人都是家有余财,粮仓满满,但偏偏就是不交。马嘉植是一个怒脾气,对逮赋者毫不留情,严厉予以追收,任何人的情面都不讲,宁波当地的官绅,甚至是南京和北京都有人给他捎话,但他一概不管,在他铁面无情的追逮之下,宁波府历年的逮赋,追缴了将近八成---此次出京的御史言官,他的成绩是最好的。

听到马嘉植所言,朱慈烺暗暗点头,心说这才是我大明真正的言官!

马嘉植,字培原,崇祯七年甲戌科进士,他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两度弹劾陈新甲,致陈新甲下狱,并反对崇祯帝异想天开的想要发行纸钞的政策。就明末言官来说,马嘉植是称职的,虽然在年初的朝议中,他曾经反对朱慈烺提出的追逮之策,但现在他却改变了立场。马嘉植还有一个外号叫「小华光」,“华光”指的是道教护法四圣之一的马灵官,即民间俗称的马王爷,正合马嘉植的姓氏和长嘴马面。

“臣附议,”有人站出来,赞同马嘉植所说。

原来是兵科右给事中韩如愈。

和马嘉植不同,韩如愈是南直隶徽州府黟县(今安徽省黟县)人,是地地道道的江南人,先授安化(今甘肃庆阳县)知县,以廉能称,十二年被拔擢为给事中。

历史上,韩如愈曾经弹劾临阵脱逃大将贺人龙、江西巡抚张风翮,还弹劾自己的顶头上司都给事曾应遴,又稽查山东总兵刘泽清冒名领功的弊案,弹劾并拒绝了刘泽清的贿赂,为刘泽清所恨。崇祯十七年,和马嘉植一起到江浙督饷,被刘泽清派人杀死于东平戴家庙。

身为南人,韩如愈却站出来支援马嘉植,等于是公开向那些欠税的江南士绅决裂,即便是那些没有欠税的,怕也会对他心生不满。

朱慈烺再一次暗暗点头,大明言官并非全部都是无事生非,挑肥拣瘦,只拘泥于小处,但却看不到大局的愤青,真正的风骨还是有的。

见马嘉植和韩如愈反对自己,戴明说脸色臊红的道:“臣不知道马嘉植和韩如愈所说何来?臣所稽查的镇江一代,那些逮赋者确实是生计困难,虽然没有到家徒四壁,但也绝没有在青楼一掷千金之人。”

“臣等也没有发现,”又有御史廖国遴、给事中杨枝起站出。他们附议的是戴明说。

“是没有发现,还是故作不知?”马嘉植冷笑。

“你这话何意?难道我还会欺君不成?”戴明说、廖国遴也都是怒。

双方吵成一团。

朱慈烺看向看向首辅周延儒。

却见周延儒老井无波,老眼微微眯缝,抱着笏板,动也不动,像是根本没有听到殿中的争吵。

再看向御座上的父皇御座上的父皇。

发现崇祯帝阴沉着脸,对言官们的争吵很是不耐,不过却也没有想要阻止的意思。

还好,马嘉植和戴明说都不是初上朝堂的新人,深知朝堂规矩,吵了两句便躬身不吵了,只等圣裁。

崇祯帝依旧不说话。

“刑部……”周延儒把目光转向刑部尚书张忻,嘴里轻轻吐出两个字。

————感谢“我是你大哥杨牧青”的打赏,感谢“书友20191025112555622、风起小山岔”的打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