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09章 明日草稿(1 / 2)

加入书签

阿巴泰能怎么处置?照范文程所说,唯一的处置就是褫夺爵位,贬为庶民,如此,明国就不能拿一个庶民来威胁大清朝廷了。

但做这个决定,并非容易,毕竟谁都知道,阿巴泰是太祖努尔哈赤的七子,骤然剥夺爵位,即便阿巴泰是一个败军之将,是清廷的耻辱,黄太吉也不能独断,非得召集亲贵,一起合议才可以。

这样的事,谁也不敢轻易开口,只能黄太吉决断。

黄太吉不犹豫,肃然道:“二哥说的对,阿巴泰无德无能,使祖宗蒙羞,已经不配为我大清的贝勒,着革去他所有爵位,贬为庶民,博尔托和岳乐一应除爵,博洛英勇奋战,为国捐躯,不坠我大清威名,着封为多罗贝勒,爵位由其子继承,除博洛的妻子外,其他阿巴泰一族限期搬离贝勒府!”

“嗻。”内监立刻写旨。

阿济格和多尔衮两兄弟对视一眼,心思各有不同,阿济格觉得处置的还是轻了,阿巴泰的家人应该罚没为奴,如此才能弥补多铎被罚去十二个牛录的怨气;多尔衮却觉得,黄太吉有奖有罚,处理的甚是英明,自己要多向他学习才对。

决议了阿巴泰的事,接下来就是明国使臣的应对。

黄太吉和代善都是老谋深算的人,又有范文程等几个汉臣,所以很快就做出了最后的决定:明国想用阿巴泰换取洪承畴和祖大寿,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但被明国俘虏的那些八旗勇士,大清也要想办法将他们要回来,八旗人丁单薄,每一个男子都是宝贵,不能轻易放弃,明国不是想要收敛战死在辽东的明国将士的尸体吗?大清就用这个做交换,逼得明国交人,不然就不许明国收敛尸体。

实在不行,也可用金银赎回。总之要想办法将被俘的八旗勇士要回来。

商议好了对策,黄太吉给锦州的八旗和孔有德传令,令他们将明国使团“护送”到沈阳来。

所谓的护送,其实就是押解,免得明国使团到处乱窜,偷去了大清的军情。

议事结束,黄太吉摆手,等众臣和亲贵们都退出大殿,他腰杆一松,疲惫不堪的靠在龙椅里--当着亲贵们的面,他不想露出疲态,但这时却不必隐藏了,在龙椅中休息了一会,想了一会心事,他起身向后宫走。

平常的时候,黄太吉一般都会去关雎宫(宸妃海兰珠),或者是永福宫(庄妃大玉儿),这两人是他最宠爱的妃子,但今日黄太吉却是来到了麟趾宫,也就是原先蒙古大汗林丹汗的原配夫人,娜木钟的寝宫。

娜木钟是蒙古阿巴垓郡王额齐格诺颜之女。嫁给林丹汗之后,称囊囊太后,(蒙语囊囊就是汉语中“娘娘”的意思)。林丹汗兵败之后,她带着林丹汗的儿子和蒙古大汗的印玺,率众归降后金,后被皇太极纳入宫中,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册封后妃时,因其地位尊贵,被封为西宫贵妃,居麟趾宫。

娜木钟的容色并非绝美,还是一个二婚,黄太吉对她这样尊重,并非是爱情,乃是为了笼络林丹汗的旧部,也就是蒙古察哈尔部。

而效果非常好,自从娜木钟入了后宫,封为西宫之后,原察哈尔部一直都很稳定,大清历次入塞,还有松锦之战时,察哈尔部都派出兵马相助,大清改制蒙古为八旗时,察哈尔部也都服服帖帖,没有反抗,这其中除了建虏军事强大,察哈尔不敢轻易反抗之外,娜木钟的号召力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今日朝议,大部分事都议论了,唯独有一事没有议论,而是直接做出了决定---多铎率大军入塞,除了满汉八旗损兵折将之外,蒙古八旗的损失也是不小,不说全军覆没在潮白河边的蒙古正白旗精锐,只说在宣化和张家口,蒙古八旗就损失不小,其中还有少量蒙古兵在明军强大的攻势下,下马投降,或者被明军生擒活捉。

而明国太子朱慈烺没有放过这个机会,除了向沈阳派出使者,商议用阿巴泰换取洪承畴和祖大寿之外,还向有关的各个蒙古部落派去了使者,要求他们用战马交换俘虏,并且声明,只能是各个蒙古部落自己派人,如果是他部落,或者是清廷之人,大明立刻就会将该部落的俘虏全部斩杀。

明太子的意图很明显,他要离间蒙古和大清的关系,逼着各蒙古部落抛开建虏,和他进行面对面的谈判,而这是大清所不能容许的,因此在大殿中,从阿济格到代善,都是反对,认为不可放松对蒙古的控制,决不允许蒙古部落向明国私自派使,但是有人敢违反,大清必大军讨伐,将其全族剿灭!

黄太吉也是这意思。

不过有一点不同的是,黄太吉认为,除了强压之外,还需要有一点柔和手段来泯平那些有家人子弟在明国手中,却不能用战马交换的蒙古人的不平和愤怒。

而娜木钟就是这个手段。

娜木钟是蒙古大汗林丹汗的原配,在察哈尔蒙古素有威望,而被明国俘虏的那些蒙古兵,大部分都是来自原察哈尔部,由娜木钟出面安抚他们,正是合适。

……

京师。

就在黄太吉想着怎么安抚察哈尔蒙古时,在京师郊外,京营每月一次的大考核正在进行中,太子抚军整顿京营的初始就立下规矩,各军各营每月考核一次,达不到考核标准的士兵降级降薪,成绩提高的士兵升营升饷,在京营,精武营的饷银待遇最高,而且还有军饷田,因此其他各营士兵,削尖脑袋都想要往精武营钻,即便知道精武营未来是战场上的主力,牺牲的可能性高于其他三营,但精武营的超高待遇和升官前景还是令大家趋之若鹜。

进入精武营没有捷径,也没有哪个将官敢徇私,对这一点,太子盯得很紧,而且还有严厉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

进入精武营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勤加操练,在每月月中进行的考核中,赛出佳绩,达到精武营的标准。

其他三营都盯着精武营,精武营本身的士兵就更是不敢懈怠了,不说离开精武营的饷银损失,只说那个面子就丢不起,因此每次考核都激烈异常,从长跑,举重,枪刺,刀盾,队列,阵势到鸟铳,所有人都拼了命的表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