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鼎立(2 / 2)
所以为了自家皇位稳定,纵然秦军是汉人又如何?
既然与鞑子结盟,能保住自家皇位,那就与鞑子结盟好了,先灭了他秦军,拿下川蜀再说!
所以理宗皇帝力排众议,当即安排官员北上,寻求结盟之法。
而在蒙古朝廷,先是替忽必烈举办了一场丧事。
不过忽必烈的尸体始终都未能要回,举办丧事之时,做的是衣冠冢。
同时,严格布防太原与洛阳,将进攻江淮与襄樊的大军收拢回来,聚于两地,严防死守。
当然,对于赵宋派来的使者,蒙哥以极高的规格进行接见,对于结盟之事,自然慨然答应,且并未附加任何条件,让大宋使者弹冠相庆般的离去。
可以说,天下的目光全部都聚集至了长安,而坐镇于长安的邵锋,则进行了一场浩大的阅兵。
邀集关中各地的胡戎蛮夷首领,以及关中川蜀的士绅豪强共聚于此。
而后令参与过这场战役的各军精锐,自长安城朱雀大道步行而过,携俘获的各种战利品,如敌军的将旗、兵器、铠甲等等,共掷于宫城之前。
最后,更是将俘虏的数万蒙古军中大将、精兵,如游街一般走过朱雀大道,受尽本地百姓唾弃。
而后尽数于东门之外斩首,首级置于城外,垒成京观,面东而向,以做示威之举!
由此,利州军声威大振,并借此改名为秦军。
有人在场劝邵锋借此称王称帝,但邵锋却表示,鞑虏未除,天下未宁,则绝不称帝,自称统帅,节制关中川蜀。
已经不再将大宋当作一回事,更不再惧怕蒙古。
手下将领当中,有因这次大胜而冲昏头脑的,劝谏应当再度聚集军势,出潼关,夺洛阳。
却被邵锋非常理性的拒绝,首先这场大战,因萧关被克,他损失了一万成建制的精锐部队,是个重大打击。
其次,忽必烈纵横关中之时,给各地带来极大破坏,许多田地被马蹄践踏所毁,无数村庄被屠,民间十分厌战,需要进行一番休养生息。
最后,这一战持续了三个月,前线消耗巨大,关中旧日库存已经无法再支撑下一场战争。
除非能确保以战养战,否则进攻洛阳,纯属自蹈死地。
尤其洛阳位于中原四战之地,遭受三个方向攻击。
纵然人口繁多,土地肥沃,经济发达,也绝对支撑不起常年鏖战。
除非有把握在夺取洛阳之时,能顺手拿下太原、山东,否则邵锋绝对不会轻举妄动。
当然,他还有一条策略,就是威吓蒙古,却从上江上游而下,进攻大宋。
大宋经济发达,若能灭宋,则无后顾之忧,且能获得极大的经济上的支持,再北灭蒙古,将不再是难事。
不过他毕竟曾为宋将,势力的发展在前期也多受大宋扶持,手下川蜀人心,虽然不服大宋,多数却仍以宋人自称。
若灭原宗主国,难免要动用大批川人,到时军心士气难料,再加上大宋此时也不乏名将名臣,恐怕未必能轻易成事。
除非他势力当中,北方汉人占据相当庞大的基数,如此引北方汉人灭宋,就没有此等后顾之忧。
事实上,南宋也的确是由北方汉人所灭,张弘范灭宋于崖山,虽有后人在张弘范之前加个宋字,可张弘范从祖辈算起,就没一个吃过赵宋的饭,还真不能说人家是宋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