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章 边军、军匠(2 / 2)

加入书签

指挥使知道天子巡幸而来的目的,早就把卫所里的工匠都找了过来,就在作坊门口等着天子驾临。

这些军匠知道天子驾临,已经是好好准备一番,换上了崭新的衣裳,但一个个目光闪躲、身材干瘦、面有菜色,朱翊钧光从外表就能看得出来,这些军匠平日里的生活肯定是极为窘迫的。

朱翊钧对此倒也不奇怪,明代匠户分为住坐匠和轮班匠,住坐匠每月就地服役十日,而轮班匠则需分班定期在官营作坊中服役,当然,也能交笔银子免除服役。

但卫所里的军匠,不像城里的匠户可以靠着手艺赚来银钱,下面的大头兵自己饭都吃不饱、上面贪污克扣也会先从他们这里开始,这些军匠忙活一整年,能赚个温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而且边关穷困,这里的军匠不像宫里的兵仗局有肥皂产业的分红,也不像天津新军的军匠,靠着繁华的天津城和大把砸钱的新军财源广进,窘困度日才是正常的。

朱翊钧迈步进入闷热的作坊,这作坊也肉眼可见的老旧,几个打铁的炉子都不知道是什么年代传下来的,各种修修补补的痕迹,工具也很简陋,制作的兵甲、武器自然也称不上精良。

朱翊钧随手抄起一把火铳,摸在手里都有种粗糙的刺痛感,身边的方逢时和麻贵脸都绿了,生怕小皇帝心血来潮要试枪,火枪炸起膛来可不管你是皇帝还是大头兵。

好在朱翊钧只是摇头叹了一声,便将那支粗制滥造的火枪放了回去。

麻贵看了一眼脸色难看的大同左卫指挥使,上前说道:“陛下,这大同左卫能自造火铳,已经是边军卫所里难得的了,大多卫所只能修修兵甲、制些刀枪棍棒什么的。”

一旁的方逢时也赶紧上前帮腔:“陛下,麻总兵所言极是,边军军匠一缺材料、二缺熟练的老匠,火铳工艺复杂,一般卫所难以制造。”

“缺老匠?”朱翊钧奇怪的扫了一眼那些手足无措的跟着的军匠们,各地卫所缺额严重朱翊钧是知道的,但难道连军匠也能吃空饷?

王崇古上前解释道:“陛下,边军困苦,军匠尤甚,故而逃亡之人众多,各地查验严格,便有军匠潜渡长城逃往蒙古,板升城里的匠人,大多都是逃亡的军匠。”

朱翊钧眉头一皱,这些匠人本来应该成为大明的中坚,却沦为了敌人的帮凶,官逼民反、自然如此。

看了一圈,朱翊钧背着手出了作坊,望着天空叹了口气,忽然说道:“本兵、方爱卿、麻爱卿,朕想把大同镇各个卫所里的军匠统统提出来,于大同左近新建一所单独的兵仗局,凡边军所需军备,皆由其制作提供。”

王崇古等人对视一眼,王崇古上前问道:“陛下,此兵仗局是何制度?归与谁管”

朱翊钧微微一笑,说道:“仿天津四海商行例。”

麻贵和方逢时都是一脸懵逼,但王崇古一听就明白了,天子是想要如同针对盐业的四海商行一样,在大同筹建一家专司营造兵械的商行。

王崇古猜的没错,朱翊钧就是想仿照后世的军火企业,集中大同各个卫所里的军匠,在大同附近选址建立大明的第一家集生产、制造、科研、销售于一体的军火集团。

朱翊钧想的很明白,边军为了保命,是有提升装备的动力的,只是受限于军匠技术粗粝、粮饷银钱不足,只能得过且过。

同样的银钱,我为什么要去买随时可能炸膛的火器,而不去招募更多的夷丁?

毕竟人命贱于草絮,卫所兵随便拿点什么也能上阵装样子不是?

所以边将贪污愈烈、把钱都用来养募兵,而这些“无用”的军匠自然也就生活越来越困苦、逃亡越来越多,边军的装备也越来越差。

这是一个死循环,朱翊钧要做的,便是打破这个循环。

将军匠集中起来,给予他们稳定的生活和一定的分红,让他们能够安心生产和钻研技艺,再加上如今正在四海商行里试行的匠户等级制度和监管制度,火器的良品率一定会上一个台阶。

边军不喜用火器,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粗制滥造的火器容易炸膛,若是有大量优良的火器供应,边军将帅为了保命,一定会自发的装配火器。

火器化的军队,对于连铁器都要靠互市获得的蒙古人来说,是绝对无法抗衡的。

更何况,军火是这世上绝不会亏本生意的生意之一,莫说大明这么多卫所募军,朝鲜、倭国,乃至东南亚诸国、西番诸国,谁不需要火器军备?

王崇古向身旁的两人解释了一番,方逢时和麻贵两眼都放出光来,但方逢时到底心思缜密些,上前问道:“陛下,卫所将帅、朝中言官、兵部恐怕反对的声音不会少,当早做准备。”

朱翊钧点点头,忽然没头没脑的问道:“废太平王往日里交际的将帅官绅都不少吧?”

三人都是一愣,朱翊钧这话很明显,谁敢出头反对,谁就准备背一个私交藩王、图谋不轨的黑锅吧!

王崇古微微一笑,又上前提醒道:“陛下,此事虽可行,但迁延日久,陛下若欲从速复套,恐怕还得想些别的办法筹措钱粮。”

朱翊钧点点头,军火企业确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组建起来并盈利的,他也不可能在大同呆个十年八年,早晚还是得回京的,要收复河套,靠这军火企业是来不及了,还是得从晋商身上想想办法。

正思考着,远处却有一匹快马疾驰而来,身背令旗的驿兵远远喊道:

“军情急报!套虏大举侵边,杀虎口告急!破狐堡被围,大同右卫八百里加急求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