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 过去两年的忍界(2 / 2)
说实话,这波人口增加对于救世会只是负担,没有获得优质的劳动力,甚至没有办法组织武装力量。
但这次接纳改变了救世会的名声,开始有人携家带口的前来茶之国了。
这些人是工业体系中的中层,实际上的精英骨干,绝对的中坚力量。
但在不够了解工业体系的人眼中,很难看到他们的身影,这些比普通工人就高一级的家伙,很容易被忽视。
被忽视就会带来利益上的侵夺,这就是腐败。
而且这是人性,不可能不存在,只能通过其他的方法去压制和控制。
在此之前,平衡腐败冲动的是法律和制度,现在都随着周文明的离去而消失。
于是仅仅几个月的时间,腐败就快速的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而新生国家的高层根本没有察觉,因为腐败在开始的时候,其实会让他们感到舒服。
除了真正能够看穿时光的伟人或圣人,又或者能够沐浴到伟大时代光辉的人,没有人能自动自觉的从舒适区脱离。
关键就是这个舒适区中,绝对不是纯粹的生理享受,而更多的是事业快速推进的快感,如有神助般的众志成城,这样的精神享受。
自主摆脱精神上的享受,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摆脱不了就自然而然的沉沦其中,这种欲望的漩涡宛如泥潭,沉沦者只能无力挣扎的缓缓下沉。
周文明从忍界撤退的根本问题,就是它从封建时代被强拉到了超现代,跳过了太多的人文阶段。
底层的劳动者不知道该怎么制约统治者,腐败的统治者也不懂得应该克制自己的欲望。
新生诸国的腐败并不是王朝到了末期的感觉,那种体制内所有人都不得已的贪腐。
这种腐败充满了诡异的生机,以及让人恐惧的疯狂。
他们不得不疯狂的放纵贪婪,每一个人都必须张开血盆大口,必须无所顾忌的撕扯能够捕食的血肉,完全顾不上考虑猎物吃光后,自己是否还能够生存。
因为如果自己吞噬血肉的速度慢了,那就是一步慢步步慢,很可能下一刻自己就会沦为更快速强壮起来的捕食者的目标。
在这场充满了蛮荒气息的疯狂生存竞赛中,底层的劳动者损失最大,这一点毫无疑问。
在周文明的控制下,这些人曾经是令人羡慕的劳动者,真正的中产阶级,带芯者最大的产出阶层,最有希望,最有理想,最有活力的阶层。
但现在,他们就是最肥美的羔羊,遭到了疯狂的撕咬。
短短几个月,劳动者们就从能够养育三到五个孩子,并且顿顿都吃肉的境况,沦落为全家吃不上饭的地步。
好在新的国家很稚嫩,没有发展出强大的法网,忍界也没有户口制度的传统,社会的流动性还存在。
只要不是死心眼的人,只要不是完全走不了的人,都用脚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们全都流向了接纳了第一波难民的茶之国。
可惜的是,周文明撤退时足足六千万的产业工人,能够进入茶之国的仅有不足三百万,而且这已经是幸存下来的绝大部分了。
产业崩盘的速度太快了,当高层感受到危险,走完调查、确认的过程,开始发力保护时,就只剩下不到百万工人。
这点人再被四大国和几十个乱七八糟的小国一分,谁也没有多少。
随着工人阶级大规模消失,残留的工业体系彻底的瘫痪,经过紧急完挽救的工人只能勉强维持最紧急的需求,那就是军工生产。
众所周知,军工是工业体系的高岭之花,但它需要基础工业体系的全方位供养,只维持军工体系的运转,就必然面临逐渐萎缩的状况。
但就算是如此紧张的状况,也没有能够改变工人的地位,更没有改变他们日渐困顿的生活。
高层愿意放水给工人,刺激工人的积极性,但中层管理者不愿意,这些利益他们也想要啊。
所以诸国制定的各种工人保护、鼓励、奖励政策都变成了废纸,工人们没有得到任何好处。
但在高层看来,他们投下了利益,就应该收获更多的产出。
中层管理者不约而同的选择将工人奴工化,用严刑峻法加强管理,用恐惧和死亡逼迫工人疯狂工作。
从生活优渥到生活无着,用了三个月,从生活无着到工厂集中营化,也只用了三个月。
军工生产果然出现了新的增长,领袖们继续指挥军队挥洒自己的战争天分,新生代权贵们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富贵生活。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的欣欣向荣。
……
与诸国相反的是,救世会用自己的努力吸纳了更多的工人,但却把自己搞的狼狈不堪。
三百多万工人陆续加入,让生产力出现了快速的增长,但也带来了巨大的危机。
因为工人们都是拖家带口的,伴随着三百万产业工人一起的,是超过一千五百万的人口。
这点规模的人口迁徙在某个兔子国都不是事,但随便换个国家那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在战乱开启好几个月的忍界更是惨绝人寰。
救世会得亏有之前的经验,动员大量的虫群,沿途供给食物、水源和住宿,保证道路通畅,这才能让如此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完成。
而且这一轮的人口中包含着大量的青壮,难免有因为绝望而心生歹意的,救世会还得拿出人力维持治安。
还得保证卫生,防止大规模瘟疫。
不说茶之国残破的工业体系能不能承受这样突如其来的压力,救世会的人力首先就承受不起。
不得已,波风鸣人只能放开救世会的入会标准,他们首先接纳了第一批难民中的大孩子,然后就在路上接受了一大批工人加入。
救世会从不足两百人膨胀到两万人,只用了十八天。
这样的扩张保证了更大规模的生产,更好的秩序维护,但也冲淡了救世会原本纯粹的理想主义成分。
随之而来的就是思想上的混乱,执行力上的弱化。
这是任何组织壮大时都不可避免的问题,好在波风鸣人撑住了,并完成了对这两万人的思想转化,进而团结了茶之国的一千六百万人。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