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标准轨和宽轨的选择(2 / 2)
除了铁路轨道,在机车的技术上,大明也在沈浪的帮助下,尽可能的借鉴后世的技术。
沈浪还直接弄来了精细的模型,里面有机车的各个零部件,加气还可以当成玩具一样跑动的那种。
在一些重要零部件中,沈浪还提供了技术细节。
比如车轮,为了不使火车从铁路轨道上掉落下来,车轮内侧需要安装一个比车轮大一圈的轮缘,这样轮子就会被“卡”在轨道上,而不易直接出轨。
其实,这个轮缘大多数时候是根本不会碰到钢轨的,它更像是一个保险,在最坏的情况下才会发生作用。
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有血的教训,人们也不会想到这一点,但沈浪却可以让大明不需要付出这样的代价,就可以直接用上了。
而且,在火车变轨的时候,这个轮缘也能够发挥相应作用。
车轮的技术要点可不止这一个,除了这个细节,车轮与钢轨接触的那个面,也称为踏面,它不是圆柱面,而是要做成圆锥面。
也就是车轮靠近内侧的直径要更大一些,外侧直径则要小一些。
这样的作用是火车在行驶过程中,在火车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由于踏面的弧度,会让车轮自动滑到轨道中央,从而让整列火车始终保持在轨道中间,这种现象叫做对中。
而且,圆锥形踏面在转弯时也非常重要。
因为火车的车轮结构与汽车有很大不同,汽车在转弯时可以通过安装一个差速器来很好的解决问题。
但是火车的两个车轮是被一根坚固的车轴连在一起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圆锥型的踏面来解决问题了。
在火车转弯的时候,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自然会把火车向外甩。
这样就正好让处于拐弯方向的内车轮处在一个直径较小的踏面上,而外侧的车轮则又会处在一个直径较大的踏面上。
于是,内外两侧同一根车轴上的两个车轮,便在相同的时间走过不同的距离,便顺利的完成了转弯。
也因为圆锥踏面,才使得轮缘多数时候不会与钢轨直接接触,从而减少了车轮与钢轨之间的摩擦和磨损。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这些细节虽然小,但是作用却非常大。
如果不注意,一开始的工程师也很难关注到这些方面,直到通过一次次的沉重教训来慢慢的摸索和改进,付出的各项成本都难以估量。
而沈浪却可以将这个痛苦的过程,直接省略掉,从而为大明节省大量的成本和财富。
另外,连接车厢之间的车钩,也是一个不得不说的问题。
因为这个小小的车钩,直接决定了车厢连接的便捷性,车辆运行的舒适性、稳定性等,非常的重要。
它的发展,可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人们先后使用了插销式车钩、链式车钩、螺旋车钩、詹氏车钩、密接式车钩。
如今,除了詹氏车钩和密接式车钩,其他形式的车钩基本上都淘汰了。
沈浪直接选择了詹氏车钩,因为密接式自动车钩主要是高铁所用,其他列车几乎都采用的是自动车钩,也就是詹氏车钩。
现在大明用的还是相对落后的蒸汽火车,所以詹氏车钩最为合适,它的技术要求与密接式车钩比起来,也更加的简单一些。
正是在沈浪这般尽心尽力的扶持下,大明的铁路轨道工程才发展得相对平稳,少了很多波折。
经过一番全面的测试后,京津铁路圆满的通过了验收,可以正式的通车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