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64章 计划二次不过(1 / 2)

加入书签

内阁的五年计划被打回没有通过的消息,在吴启晨出了皇宫之后就像乡了翅膀一样传遍了京城。

不少人都嗅出了不寻常的气息,甚至有人觉得吴启晨可能要失势了。

但是实际上这就是一次普通的修改而已,至少朱慈烺觉得这只是一次普通的事件。

大明内阁从控制大明国内慢慢的走向掌控世界,这个过程难免让人无所适从,甚至有些人步子迈的太大了,以为自己可以“仁者爱人”了。

这并不是什么不可饶恕的错误,只需要让他们知道现在还不是仁慈的时候。

更准确的说,大明现在一统世界把他们带出战争和内耗的泥潭,让世界百姓能够分享和平的生活,建立付出就有收获的工作生活环境,给他们上升通道。

这些难道不是大明最大的仁慈么!少了战争的损耗内耗,世界上可以节约出多少资源,最后都会惠及民生。

就像粮食,现在只要你愿意出合适的价格就能买到粮食,这个价格虽然会贵一点,但绝对不会让大家负担不起,也不用担心有钱也买不到粮食。

虽然没有大明关内地区那种一两银子一石的低价,但最高的时候也没有超过三两银子,而且短时间粮价就降下来了。

这要是放在以前,大灾之后,哪有不饿死一大批人的!但是大明掌控世界之后就不会,可能有一部分人因为抗风险能力差所以没有撑到大明救助,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有机会活命的,这难道不是仁慈?

这些人在关内生活久了,就会觉得天下就应该跟大明关内一样,实际上幸福感这种东西是需要比较的。

平时大家都有水喝的时候,没有人觉得能喝到水是幸福,如果是在沙漠中,大家都没有水喝,其中有一个人有水喝,那这个有水的就是幸福。

如果大家都能衣食无忧,那么没有人觉得有吃有喝多幸福,但是当身边或者周围有人吃不上饭还在温饱线上徘徊的时候,这种吃饱穿暖就是幸福。

人的欲望是无线的,你永远无法拉平,这个世界注定会有坏有好,有人坐在高楼大厦里窗明几净,也要有人在煤窑里掏下水道。

你给关外提供好的生活,就要给关内提供更好的,要不然大明还有什么向心力?公民的身份还怎么珍贵?

追求平等从来都不是帝制应该考虑的事情,都平等了,那朱慈烺这个皇上还怎么好贵?就算朱慈烺因为有大功有大威望受到敬重,那么下一代呢?下下一代呢?

朱慈烺从打算确立长子继承制的时候就愿意接受子孙的平庸,但是百姓,内阁,军部,锦衣卫等等他们能不能接受皇帝的平庸呢?

所以从各方面来讲朱慈烺都没有理由去推动什么天下大同,这个就像后世的丑国一样,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信奉丑国优先?甚至到他们的顶层建筑都要搞丑国优先,显得整个丑国跟没有一个好人似的。

实际上就不应该抱有幻想,这种制度本身就是他们吸引世界人才,吸引世界财富的手段,只有这种对比才能增长百姓幸福感,他们的国家才能称霸世界。

所以粮食产量高的时候制造酒精,减少粮食种植,牛奶卖不掉倒河里,粮食烂在地里,当柴火烧了也不给那些贫困国家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