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3章 大凌河前线(1 / 2)

加入书签

对于这些监视的明军,多尔衮曾经也设计计划继续抓捕。

不过这些人吃了一次亏之后,明显变得谨慎的多了,轻易不靠自己过近。

这一路上,多尔衮渐渐也明白过来,这两年自己这边处处受制,处处被明军针对,正是由于明军对他们的行动了如指掌。

曾经依托那些山西的商人,还有一部分汉奸的努力,他们也曾经建立过这么一支高效的情报组织。

只是可惜自从明军打击了山西商人,然后重点清理了那些汉奸之后,他们就成了聋子瞎子。

因为明军从防守转为进攻,又因为瘟疫的拖累,建奴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内部。皇太极没有重视这个事情。

现在既然被明军掌握了情报主动,这个可不是啥好事。

多尔衮相信,明军已经在北方做好了准备,自己这次去了一定会碰上严阵以待的明军。

自从多尔衮再次从科尔沁出发,大明这边就开始准备了。

大凌河那边仅仅布置了六万军队,加上金州的五千,皮岛的一万,大同的两万,四城留下的两万,京城以及蓟州等地仅有三万五千新军。

其中赤峰城布置了五千,京师留守了一万,剩下的两万都在蓟州宣府的长城防线待命。

对此朱慈烺也无可奈何,历史证明想要对抗草原民族的骑兵,最好的办法还是用骑兵。

新军固然战力强悍,但是朱慈烺还没有自大到可以在草原上对抗蒙古骑兵。

曹文诏部一个夏天都在打仗,人倒是还能坚持,但是马确掉膘严重,冬天要是在来一次长途奔袭,至少四分之一的马匹会废掉。

科尔沁那些人看着好像一直处于劣势,但是人家底蕴扔在,至少不用担心出征没有马匹。

并不是这次参谋部的计划偏向保守,而是这次的战斗中心不在多尔衮这边。

按照参谋部的推演,这个时候多尔衮跟皇太极的势力达到一种均势,需要有外部势力破局,打破这种均势。

而打击皇太极能让建奴内乱的概率更大,而且减少真奴的数量能进一步降低建奴的威望,让那些原本就动摇的部族加速反正。

所以大凌河附近集中了六万新军,而奴酋皇太极这次带领的兵力才刚刚五万而已。

而经过夏季攻势之后,朱慈烺本来就消耗很大,后来的皇室裁员行动,更是大出血,不仅大批土地平白没有了。

钱粮也没少付出,仅仅给各王府支付的年奉就高达八百万。

而那些退出皇室的,也不是发田了事,至少也要给一点钱粮读过今年没有收成的时候吧。

再加上一些地方拖欠皇室年奉,朱慈烺也不能全当没有看见,都要分家了,岂有还欠着账的道理。

这结清欠账,加上分配钱粮,又支出了一大批,约价值一千万两。

所以这一战只能全面防守加上重点进攻,至少一到两年内,大明无力发动像今年夏天这么大规模的攻势。

大凌河防线负责指挥的是黄得功,参谋部给他的命令是积极防守有限反攻。尽最大可能的确保后勤稳定的条件下杀伤敌人。

黄得功自然有自己的想法,大明利用一个夏天的时间,已经筑成堡垒一百三十余座。

每一座堡垒根据地形的优劣还有支援的是否方便可以驻扎一百到五百人不等的兵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