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2章 粮食储备(1 / 2)

加入书签

军校又招收了一批六到八岁的孩子,这些孩子是各府亲兵的后代。

有了山长,从军校开学,坚持到现在的学生,发现一切都变了。

先是整顿宿舍,铺床,被子要叠成豆腐块。

吃饭时,食堂里点上一根香,一炷香时间内吃完,不许剩下饭菜。

训练也不一样了,寅正起床洗漱,出来列队站好,先跑圈,围着操场,保持队形一丝不乱跑五圈。

接着去跑马,也是保持队形跑马,这个有点难。

以前骑马乱跑,痛快的很。

现在要小心控制马头,超出一点,或是落后,都会被教馆抽鞭子。

学文也不一样了,以前必学的诗经,论语,只要懂了,会背就好,主要是练字。

文科老师不干了,拉着李文硕训斥,“你这样怎能教好孩子,你这是误人子弟。”

李文硕问他,“考武举,诗经论语重要吗?是,武举中有文试,但真的没那么难,对不对?

他们将来要上沙场,若是你教的圣人之言,能让他们站在城楼上一通说,成功退敌的话。

他们从此不学武都行,你说是不是?”

文科老师怒道:“你也是读书人,这样说,简直有辱斯文!”

武将要个屁斯文!没看增加了韬略方面的课程嘛!

军校在李文硕的纠正下,一点点走入正轨。

小十一满百日的时候,李文硕才惊奇的发现,儿子能支起脑袋了。

作为宠孩子的爹,李文硕嚷嚷的满府都知道,感觉他儿子支起脑袋,像是人间奇迹一样。

姜婉宁根本不想搭理他,有了儿子,夫君就变了,完全是二十五孝的爹。

连术被从北地叫回来,带回了贺氏的信。

“夫君,嫂子说,开垦土地可以,但人手不够啊!”姜婉宁把信递给了李文硕。

这里人的说法,江南是粮仓,可李文硕深刻的记忆中,北地才是粮仓。

北大仓啊!黑土地绝对高产,而且,他喜欢吃东北大米。

可这边却说,北地贫瘠,环境不好,地广人稀。

这不是胡扯嘛!

李文硕想反驳时,想起老爸说过,是他们那一代人,把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所以,现在北地需要的是大开发。

李文硕看了信,笑着道:“嫂子年前带孩子回来,真是太好了,以后岳母身边就热闹了。”

姜婉宁拍了他一下,“说粮食呢!朝廷总拖欠军粮,没有粮食,饿着肚子打仗吗?”

“放心,我有办法了,你别管,回头让大庆过去一趟,顶多两三年,开荒出来,粮食不可能缺。”李文硕胸有成竹道。

姜婉宁小声问:“这一段时间,老先生忙的很,听说让很多囚犯改成了流放,送去北地了?”

李文硕笑着点头,“种地总要有人干活,你只管照顾孩子,外面的事儿不用管。”

有夫君这句话,姜婉宁真就一心养起孩子来。

八月时,京城每天都有几家办婚礼,

有时候迎亲的队伍会撞在一起,互不相让,五城兵马司要负责,指挥队伍分开。

柳若烟从侯府别院出嫁,田家撒出大把银子,婚礼办得热闹体面。

接着是李瑶钏出阁,李皇后不但赐了宝瓶和如意,还从宫里运出一车内造的贡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