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七十七章 航道(1 / 2)
科举后不久,陈庆来到了陕州视察,随着雍王国管理的疆域不断扩大,陈庆也越来越深刻感受到了交通和通信限制对管理庞大疆域的影响。
通信方面已经有所改善,通过鸽信、鹰信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们开始在各地恢复北宋时期的驿站,鼓励发展民间快递业,他们有足够的战马,最快的金牌急脚递通过不断换马,便能以日行四百里的速度送信,关发出的官,只要十天时间就能抵达扬州。
这是最快的速度,但成本也最高,适合紧急公或者商业信函,比如商人在京兆柜坊办理扬州取钱,柜坊就通过金牌急脚递将存单的一份底单、押密以及半截玉珮等重要信息送去扬州柜坊,商人到扬州后,就能在扬州柜坊轻松取几千贯钱甚至上万贯钱,虽然柜坊收取的牙佣钱要数十贯,但相比千里迢迢运钱去扬州的安全和运费,几十贯钱真不算什么,商人也愿意出这笔钱。
从秦朝开始,历朝历代都要修直道或者官道,就是为了改善交通运输,缩短通信时间。
雍王国的官道很完善,四通八达,这也得益于北宋在唐朝的基础上大力修缮官道,但关和原地区的水运却一直是个大问题。
水运极其重要,大宗物资运输基本上都靠水运,陆路运输成本太高,陈庆也极其重视水运,大量物资可以通过渭河和天宝渠从黄河直接用船运到京兆。
但黄河水运有一个很大的肠梗阻,从秦汉以来一直就严重影响原、河北到关的航运,那就是陕州的三门峡。看書溂
陕州的黄河上,有两块小岛一般的巨石横卧在水面上,巨石是岛,搬不走的,两块巨石和两岸之间就形成三条急流水道,像三座水门,故名三门峡。
三座水门分别叫做鬼门、神门和人门,鬼门险恶,神门湍急,人门和缓,往来船只大多从人门通过,但人门水下暗礁交错,河巨石屹立,漩涡重重,行船困难,事故常发。
开元年间,宰相裴耀卿在三门峡以东修建集津仓,又在三门以西修建盐仓,另外在陕州西南修建太原仓,他组织大量民夫在东西两仓之间开凿十八里陆路,漕运粮食到三门峡以东存放在集津仓,再通过十八里陆路运到三门峡以西进入盐仓,这样就避开三门峡之险,然后再以漕船运往京师。
到了天宝三年,陕州太守韦坚再度治理三门峡,在岩壁上重修栈道,由纤夫挽绳拉船通行,运输粮食货物不用再走陆路,用小型船只也能运过三门峡。
但就算有纤夫,吃水深的大型船只依旧无法通过人门,只要是水下有礁石,吃水深很容易触礁。
陈庆从河北运送物资的万石海船就无法通过三门峡,在陕州换成小船通过三门峡,然后再换三千石的货船前往京兆,要两次卸货装货,非常麻烦,而且很容易触礁,人船货皆毁。
很多商人在陕州这一段不得不改走陆路进关,再走水运,以防止货物损毁。
随着雍国建立,已决定在京兆定都,那么三门峡的航运治理就势在必行了。
陈庆在工部侍郎吕纬的陪同下,站在黄河边的高山上,远远眺望着两块巨大的岩岛,但在岩岛的前面,还有一块俨如鲨鱼翅一般的巨型岩石,正是它存在,使水流变成格外湍急和不可捉摸。
吕纬指着远处的鲨鱼翅道:“那块巨石使水流变成格外湍急,格外诡异,船只经过它时,稍不留神就会被水流带进鬼门或者神门,那就是九死一生了,必须凭借掌舵人高超的技术才能将船只带去人门。”
陈庆感觉这话有些危言耸听,眉头不由微微一皱道:“我们第一批从燕山府运来的财富用了几千艘小船通过三门峡,无一损毁,难道每艘小船的船夫都有高超技术?”
吕纬微微笑道:“除了技术高超的船夫外,还有另一种办法可以使船只平安渡过人门。”
“什么办法?”
“殿下能看到对岸的山崖吗?”
此时太阳高照,河面雾气消散,使人格外看得远,陈庆的目力过人,他也只隐隐看见对岸山崖似乎有一些黑点,“我看见了很细小的黑点!”
“那些细小的黑点正是工匠,他们在岩壁上凿深岩孔,安装栈道,栈道非常重要,拉纤人在栈道上行走,控制船只的方向,拉拽着船只平安通过人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