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864.隐秘的山洞(2 / 2)
和氏璧的玉精就在螭虎腹部,只有黄豆大小的一块。
他命丞相李斯主理此事,将螭虎腹中玉精取出,雕刻成一个图案纹理与玉玺完全相同的传国玉印,随身携带,从不离手。并对太子和几个重臣言明:有大型军队调动和重大圣旨时,必须看到“永”字那个点上是传国玉印,方可确信无误。
当时秦始皇立的太子是扶苏,深得民众信赖。因焚书坑儒之事劝谏触怒秦始皇被外派,和大将蒙恬一起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几年后,秦始皇巡游时病重,命赵高写遗诏。其内容是让扶苏将兵权交给大将军蒙恬,回咸阳主持丧事并继承帝位。
秦始皇千算万算,没算到自己的天下祸起一个宦官。
太监赵高不为扶苏所喜,现在按照秦始皇遗命由扶苏登基,可想而知赵高的结局。
赵高决定赌一把,他找到了丞相李斯。
如果按照后世的说法,李斯本来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文员,傍上秦始皇这个大波斯之后,自己才一步步成为当朝第一重臣。很多治国的点子,都是他给秦始皇出的。其中就包括“焚书坑儒”。
而焚书坑儒,恰恰又是秦始皇与扶苏父子产生隔阂的关键事件。扶苏继位后,李斯就算不出什么事情,但怎么都不可能得到重用了。
不过,这还不足以让李斯冒险。因此,当赵高找到他说要改动圣旨,扶胡亥即位时,李斯毫不客气拒绝了。
一件小事改变了这一切。
或者说,一个最不起眼的小人物,改变了整个历史。
已经准备回家安心养老的李斯,回去让家眷收拾东西。可平时俯首帖耳的那些丫鬟婢奴们,虽然明面上没直接抗拒,但李斯却感觉得到她们对自己没平日里那么恭敬了。
李斯笑了笑,心想宰相肚里能撑船,和这些下贱的婢女们计较什么?于是准备出去到周边转一转散散心。
想不到的是,一向像条哈巴狗一样的车夫竟然称病不去。被李斯问急了,直接来了这么一番话:“以前吧,我是丞相门下。俗话说得好,宰相门下七品官。你现在都快成一个老百姓了,我还巴结你做什么?更何况太子即位后,你能不能当个老百姓都难说呢。”
这下可是把李斯气了个三魂出窍。这么多年以来,除了始皇帝之外,这世间哪个人对他不是把头埋到他的鞋上?不,准确的说,应该是到鞋后跟上。
现在居然被这么一个贱到不能再贱的车夫轻视,如何受得了?
李斯明白了,这世上所有的人所逢迎的,并不是他李斯,甚至不是始皇帝,而是权力!
只要拥有了权力,就会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至于拥有权力的这个人,是张三或者李四,甚至一条狗,都没有任何区别。如果一直没有尝过权力的滋味也就罢了,但曾经得到过再失去的话,简直生不如死。
没有了权力,活着将没有任何意义。
李斯朝着那个自己出于“良心”和“忠诚”而拒绝的地方走去。
赵高和胡亥正急得团团转,因为他们怎么都找不到秦始皇随身携带的传国玉印。没有加盖传国玉印的话,太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一眼就能识破是矫诏。
关键时刻,李斯送上了置扶苏于死地的绳索——一张有加盖玉印的空白圣旨。
当初始皇帝让李斯主理制作传国玉印的时候,李斯便留了个心眼,给自己留下了这么一张空白圣旨。假如始皇帝驾崩后,有人对自己不利,就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填上足以赦免自己罪行的“先皇遗旨”。
也正因为这张加盖了传国玉印的圣旨,让太子扶苏深信不疑,因此不听大将军蒙恬劝阻,自杀而亡。
扶苏死后,蒙恬也被那处死。
当然,背叛者李斯和赵高也都没什么好下场。一个被腰斩于市,另一个被夷三族。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偶然。
假设不是那个车夫,李斯或许就不会做那个决定。假如李斯不做那个决定,当皇帝的人就是扶苏。假如是扶苏继位,天下或许就不会大乱。假如天下不乱,强大的秦帝国会持续多久,谁也不知道。
总之,历史的河流将会流向另外一个方向。
何江要告诉姚彻的,他们这次来这个墓,就是为找到传国玉印。
当然,他只是一个盗墓贼,没可能想到夺天下权柄。
之所以要找到传国玉印,是因为他知道了一个确切消息:这个传国玉印,是开启秦始皇目的的钥匙!!!
秦始皇墓,不仅仅是典籍里面记载的那些宝藏。
更重要的是,里面有长生不老之术。
而进入秦始皇陵,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钥匙进入。
而这把钥匙,就是传国玉印!
姚彻讲这些话的时候,秦晓鸾一直暗暗心惊。
当初她和于奇正一起进蛇腹,于奇正交给她的那个,就疑似是传国玉印。
也正因为此事,开始了她、于奇正的跌宕人生。
知道这件事的,除了她和于奇正,还有一个人,就是对她一往情深的杨不羡。
在阎本德他们面前,秦晓鸾没有任何反应。
但当天告辞之后,秦晓鸾就去找了一个人——胡忠仁。
秦晓鸾只说了一句话:“我需要一个人明天死。”
虽然她不知道胡忠仁肚子里面藏着是什么,但她敢确认在这样的事情上面,可以绝对相信胡忠仁。
这叫感觉。
果然,胡忠仁没有问任何原因,只是淡淡地反问了一句话:“谁?”
秦晓鸾说出“杨不羡”三个字的时候,心如止水。
她知道,这将会是自己后半生的日常。
胡忠仁的办事能力很强。
第二天,远在荆州的杨不羡酒后坠湖而亡。
秦晓鸾命秦氏集团以最高规格送葬,并给杨家送去千金,以慰问秦氏集团的开班元老。
搞定这件事之后,她就能去找阎本德了。
双方几乎没做什么交流,就确定了接下来要去考察骊山的决定。
当然,这需要带上一个人——姚彻。
几天之后,她们到了骊山。
这是反复而来的推论。
这行人只有四人,秦晓鸾、李淳丰、阎本德、姚彻。
经过李淳丰的推算,阎本德的计算、姚彻的模糊感觉,最后几人把目光锁定在一片悬崖上。
几人爬到山顶,用吊篮把姚彻慢慢地往下放。
姚彻每下坠一段就拨开藤蔓,用小锤子上下左右的敲打。降到差不多三分之一高度,传来姚彻拉绳子的示意。
上面的三人停了下来。
姚彻把耳朵贴在岩壁上,用锤子轻轻敲打了几下。
秦晓鸾等人知道,他大概是有所发现了。
姚彻晃动绳子,示意吊篮朝左边移动。
秦晓鸾三人急忙移动绳子。
移动了大概一丈半远,姚彻仰起手示意找到了一个洞口。按照之前的计划,将绳子固定在树上之后,几人分别慢慢从上面垂了下来。
三人下到这个高度之后,发现这里还真有一个极其隐秘的山洞。
若不是姚彻一点一点察看敲击,在悬崖上被藤蔓遮住的洞口根本就不会被人发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