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农业:养殖妙招(1 / 2)
老农走近了飞舞的蜂群,一点也不怕被蜂蜇的样子,看得天幕前的观众们心惊胆战。
这么多蜜蜂飞来飞去,天幕里那个人居然一点都怕,好厉害!
调皮小孩王守仁跃跃欲试起来,难道说蜜蜂其实不会蜇人,都是大人们骗他的?不行,他回去要自己试试。
果然不能什么都听大人的,大人只会吓唬小孩子。宋朝的陆游说得对,纸上得来终觉浅,真相还是得靠实践才能验证。
此时还没给自己取号“阳明”的王守仁叉了一会儿腰,觉得自己可太有求知精神了。
然后他就被他老爹王华一巴掌拍在了脑袋上。
“老实点,别以为老子不知道你在打什么主意。”
王守仁捂着脑袋蹲去一边了,拿了根树枝在地上划拉。老爹太不讲道理了,他长大了以后肯定不这么对自己的小孩。
王华却是目光沉静地看着天幕,心中思索起来。
难道这位后世的“主持人”要教他们养殖蜜蜂?养蜂倒不是一件稀奇事,最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记载了。
天幕也正好说到此处:
【蜜蜂,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这是一种会产出蜜糖的可爱小生物。可爱是什么意思呢?可以理解为娇小玲珑,惹人怜爱。】
被蜇过的百姓们:……对不起,这个真的怜爱不起来。
【我国历史上最早关于养蜂的记载是春秋时期,《致富奇书》中写过陶朱公范蠡曾总结出养蜂、采蜜、收蜂和驱逐害虫的操作方法。】
【虽然这本农书对外宣称是范蠡写的,实际上是明朝不知名人士编撰的,但里面关于范蠡养蜂的描写还是可信的。毕竟春秋时期的楚国确实已经出现了养蜂的蜂箱,证实了养蜂一事自古有之。】
春秋,越王勾践时期。
勾践听着天幕中人讲解,有些感叹:
“寡人早听闻上将军离开后仿佛是经商去了,不成想此事为真。”
左右不知如何应答,只好缄默不言。
此刻恰好正在花田间采蜜的范蠡惊讶地抬起头,没想到天幕会因为养蜂一事提到自己。他还以为后人不会知道这些小事,毕竟如今的史书一般只记大事。
春秋,吴王夫差时期。
夫差一口酒险些喷出来:
“这范蠡不是勾践的心腹爱将?怎的跑去务农了?还上了劳什子《致富奇书》,莫非他不仅务农还经商去了?”
夫差心下大定,畅快大笑起来。
必然是那范蠡见越国再无起复之机,心灰意冷去做了农家翁。想来勾践确实已经不成气候,不必再过于提防此人。
西施敛眸浅笑,心中却有不同的见解。
她虽是小女子,却也有大智慧。她能狠得下心为了复国屈身侍奉吴王,自然对局势有自己的看法。
况且,她太了解范蠡了。她觉得事实恰恰相反,范蠡能解甲归田,必然是已经完成了毕生心愿。
勾践此人,可共患难而不可共富贵。
主持人痛心疾首的话忽然打断了众人的思索:
【插一句题外话,编书这么重要的事情,作者们你们到底怎么想的,为什么不署名!听我的好吗,以后编书都给我把作者名标好?不要只在扉页或者封面写,最好每章都写上!】
【千古留名的大事,居然这么不上心!说的就是你们,写《山海经》《黄帝内经》《易经》《三字经》等等等等的先贤们!】
被提到的作者全体:什么?!我被称为先贤了?!
不对,重点不是这个,重点是我没留下姓名!
亏了啊!
先贤们血压升高,捂着心脏到一边痛心疾首去了。回过劲来第一件事,赶紧往书里加上自己的名姓。
光这么直愣愣地加还是不太保险,得想个法子不不着痕迹地把名字加到正文里头去,譬如“本人张某某以为……”。
明朝。
朱棣想到了自己让人编修的《永乐大典》,灵机一动,吩咐道:
“大典里给咱加一句,本书由朱棣主持编撰。”
千古留名的好事,他朱棣也想要啊!
不会写书也不要紧,这不有的是人帮他编嘛!
编书的官员们:……
大可不必如此,不加这个后人也知道是您让人编的,毕竟史官也不是吃干饭。
再说了,这个书名都叫《永乐大典》了,还有谁能不知道这是您永乐大帝的功绩?
【除了范蠡的事迹之外,有关养蜂的记载还有很多。比如晋朝时期,皇普谧便在《高士传》中记载,汉阳上郡有一位隐士名叫姜岐,以养蜂为业,并且招收了众多徒弟教授养蜂之法。】
【据说,他的徒弟中光是后续从事养蜂业的就有三百多人。这么多人养蜂,要消耗的花蜜数量非常庞大,可见当时自然环境的优越,山野间根本不缺鲜花供期采蜜。】
春秋时期的晋国国君们不由得思索起来。
这个晋朝说的是他们晋国吗?但是晋国好像没有个汉阳上郡?
不过一人教三百多人养蜂啊,这位隐士可真是大手笔。
要知道在古代,人们对于技术是十分吝啬于传承的。收一个徒弟都要反复考察,后续也不一定把全部手艺倾囊相授,怕的就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不论姜岐是出于什么目的给这么多人传授养蜂术,他都称得上是一位令人钦佩的师者了。
【到了现代,养蜂业越加发达。公元2021年时,国内每年的蜂蜜产量高达47万吨以上,从事这一行业的养蜂人足有30万之多。而这么多的蜂蜜,国内自己能消耗多少呢?33万吨。】
【虽然平均到每个人头上,人均消耗量不足250克,但大量蜂蜜的产出也大大压低了蜜价,几乎让人人都吃得起蜂蜜。】
人人都吃得起蜜糖,这在先秦时期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事情。因为这个时期的蜂蜜是奢侈品,只有贵族才能享用。
不少君王看着天幕上出现的重量代换等式,记下了250克是几斤几两、33万吨又是几斤几两。然后以那33万吨进行除法,算出了后世百姓的数量。
顿时,所有得到结果的人都倒抽一口凉气。
十四万万人!
有这么多人口,做什么不行?反正后世有亩产千斤的水稻,根本不愁养不起!
曾经缺人打匈奴的刘彻羡慕哭了,目前缺人缺钱的李世民也羡慕哭了。
哪怕是富庶如两宋,也没法和这个比。一时间心里那点子关于国家富庶的自得都被压下去了不少。
“若能叫百姓都吃得起蜜糖……”
汉文帝双眼亮了起来。
很快被臣下毫不留情地打断:
“天下种地的人手都不够,没空养蜂。”
汉文帝试图挣扎:
“有神稻……”
“那也是多年后才能培育出来的。”
臣下就差明着说您可能活不了那么久,等不到那个时候,但没敢。
汉文帝叹气。
空有技术却不能学,何其惋惜。
却听天幕继续说:
【不过蜂蜜只是养蜂带来的其中一项收益而已,实际上蜜蜂作为授粉昆虫,它对于农耕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农作物都是需要进行授粉才会结出果实的,如果缺少授粉这一环节,那么就会有大量的花朵无法结出果实,导致产量减少。】
【在没有昆虫帮忙授粉的情况下,有一些作物会靠着风来授粉。但是这种授粉的方式效率较低,会产生花粉的浪费,也无法保证所有花朵都成功授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