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0章 黄金巷(2 / 2)

加入书签

“但你要拍摄的圣维塔大教堂,却给了四个小时,还允许闭馆拍摄!”

“不过,我们需要单独付费一万美金,这算是工作人员的加班费!”。

一万美金的加班费!

不知道这四个小时中,布拉格的公仆们,能做出怎样的壮举,才配的上这高昂的薪水,陈一心中狠狠地吐槽道。

但是为了电影能拍出陈一想要的东西,他也只能无奈地同意。

既然黄金巷的拍摄时间最紧张,那第一站就是黄金巷。

定完地点,工作人员就将拍摄需要用得道具和设备,往车上运。

陈一则是拿出一张布拉格地图,仔细地研究起来两地的距离。

上车,出发。

陈一坐在车上,看着布拉格古色古香的街景,心里也是十分的愉快。

他心情好,并不是因为跟杰西卡昨天晚上激情的碰撞,而是他终于可以去卡夫卡的故居,看一看。

如果将欧洲近现代作家进行排名,占据陈一心中第一位的,一定是弗兰兹.卡夫卡先生。

这位24年去世的文学伟人,本职是一位保险公司的职员。

跟大多数人一样,卡夫卡也是穿着差不多的衣服,吃着差不多的食物,从事着差不多的职业。

但这些平凡,无法不掩盖卡夫卡在文学上的成就。

卡夫卡1883年出生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

主要作品为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三部长篇小说。

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三部长篇也均未写完。

他生活在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地球地变化,也一直抱旁观态度。

所以他的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卡夫卡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

其作品主题曲折晦涩,情节支离破碎,思路不连贯,跳跃性很大,语言的象征意义很强,这给阅读和理解他的作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卡夫卡的作品难读,连母语是德语的读者也觉得读懂这些作品不是件容易的事。

他一生反复跟三个女人订婚,分手,同居。

这个内心敏感的胆小鬼,害怕受到伤害,胆怯让他做出一个个离经叛道的举动。

陈一在后世的时候听到过一则故事,很有可能是后人编撰的,但十分地符合卡夫卡的行为。

在去世之前的两个月,卡夫卡去街上漫步,遇到一个坐在街角哭泣的女孩,询问缘由,原来是女孩的洋娃娃丢失了,正难过的大哭。

卡夫卡安慰她,说洋娃娃是厌倦了人类世界,离家出走了,等到它回到自己的国度,一定会给她写信的。

于是,卡夫卡每天都用洋娃娃的口吻,给小女孩写信,讲述着它一路上的经历,直到他去世。

这个内心温柔的胆小鬼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