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76 章 龙凤猪的凤03(1 / 2)

加入书签

察觉到其他人隐蔽视线,王翦僵着张脸作出面无表情的样子:后人都讲到唐了,还拉扯他们大秦作甚?

大缪!简直曲解事实!

当年秦军灭六,李信败归才他率军伐楚,他乘楚军东退之机,以精锐急追大战楚军,最终胜克楚都寿春,虏楚国负刍,得胜归朝。

年过花甲的王翦愤怒憋屈:明明是很正常的君臣对话,为什么在后人嘴里变得如此怪异?

后人,你别挑拨我们的君臣关系!

朕才不是...刘彻眸底杀气翻涌,刚抬头就见主父偃满脸感动,本想否认的刘彻‘咕噜’一声,将事实吞进肚子里,厚颜接受臣子感动!

嗯,朕...这是汉家君臣相得轶事,当记于史书传为佳话。

被天幕点名的魏征一脸正直:“陛下?何为妩媚?”

李世民还未来得及解释,就被程咬金抢了先:“魏玄成,你别得了便宜又卖乖啊!”

妩媚取刚正方直之意,陛下这是在称赞你呢,谏议大夫禇遂良都还叫屈呢?

看看陛下对禇大夫说的什么话:禇遂良亲近朕如小鸟依人,朕当怜爱之。

说罢不给魏征开口的机会,他眸色灼灼地望向李世民:“陛下,你也说说俺老程呗,传到后世也是君臣佳话啊!”

凭什么天幕点老杜、老魏名,不提他?

李世民&魏征等群臣:嫌弃!

【贞观初期,唐太宗曾主持了一场廷议:如何大治天下?

封德彝等大臣认为:该用严刑峻法,以重法治天下。

魏征等大臣则主张:推行王道,要以德化民,陛下以身作则,上下同心,才能实现天下大治】

天幕顿了顿问道:【为何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治国思路?】

李世民面色不忍:因为隋末世道惨绝人寰!

天幕曾说过当下百姓生活水平,是当朝这儿L的晴雨表,那遍地起义的民众,便是隋朝的狂风暴雨!

下一刻他的想法得到证实:【因为隋末农民起义!】

这次天幕讲述人语气利落干脆,直接再显出一串数字:

【说出原因前我们先看组数字:

隋朝大业二年,户897万余户,人口6619余万人,此时是大隋极盛时期;

此数字还不含门阀士族的隐户、曲部奴隶等人口;

仅20年后,即贞观初年全国约三百万户,人口约1250万人】

正在讲述的陈雪轻轻倒吸了口气,才继续道:【隋炀帝霍霍的民众,加上隋末乱世折损的人数,从表面数字上就减少了5369万人。

当然这里面包含躲进山林、各门阀士族做隐户的民众数字】

嘶,年轻的李渊猛的倒吸口冷气,高门大户即便买入农人,又能买多少?

没想到当今陛下才寰宇五载…大隋就要没了?

哦,今年隋朝户口数

统计他听了耳朵(),似乎人数在五千多万?

嘶!

这对比…李渊神色变得肃穆▽()_[((),他自外卸任归程时,被一书生阻拦,言他为贵人,其子也贵,有济世安民之大任。

听到此话,他下意识反应不是喜悦,而是惊怒:当今陛下猜疑甚重,若此话传出,他国公府焉能续存?

他本想杀书生灭口,谁知怔愣间人就消失不见。

李渊低头瞅了瞅怀中的二郎,心中参喜半忧:“他都准备取名为世民,以示济世安民之意…没想到自家麟儿L是一国之君?”

正权衡府中退路时,床上刚生产的窦夫人缓缓睁开眼,睁眼见到床前一抹莹白的天幕,吓了一跳。

李渊抱着才出生的儿L子,将事由从头到尾给自己夫人说了,未了忧心忡忡道:“不知道陛下那会不会有天幕出现?”

要是陛下知道代隋的是他李家,唐公府怕是要遭横祸。

窦夫人顾不得自己身体虚弱,强自稳住心绪,撑起身体直视自己的夫君,斩钉截铁地告诉他:“既然二郎是明君,漫天神佛定会保佑我李家!”

否则天幕也不会出现在他们眼前。

窦夫人猜得没错,杨坚见到隋朝和隋炀帝时,几l乎晕死在皇后怀里,他抓紧了发妻的手,眼眸通红:“我大隋到底传祚几l世?”

隋炀帝又是哪个不肖子孙?

杨坚睁大眼想要看清唐太宗的名讳,入目却是模糊一片,心里惊疑更甚:难道他大隋跟大秦一样?

联想到天幕曾言:阿摐用锦布缠书,心中大动:难道是阿摐的儿L子?

【大业元年,隋炀帝营建东都,每月役丁二百万人,连续发役三月,共徭役六百万人;

同年四、五、八月,开邗沟、筑宫城、为他巡游拉船等等徭役,总近三百万人。

总之仅大业元年一年,隋炀帝就发徭九百万人】

胡亥是不是也想隋炀帝这样?

秦始皇脸色铁青,征发徭役需得仔细计算户口额。

九百万人,就意示着有百万户收成锐减,国家赋税减少。

那怕有六千万人也不能这样造啊!

登基仅一载就如此大兴土木,劳费民力?

听着隋炀帝如此霍霍民力,刘彻眼皮猛跳:你不爱惜人力,给朕啊!

朕把他们迁至朔方河西等地,给朕养马放牧啊!

朕缺人啊!

【再加上后期隋炀帝打高丽,让山东民众无法忍受力役兵役,率先举起起义旗帜,接着是安徽、山西、江淮等地,纷纷响应,振臂高呼:将天下骚动变成天下行动。

起义军的怒火不仅仅是反抗大隋,也是焚尽一切门阀士族。

只要逮住隋朝官员,无论好坏全杀!

遇见门阀士族,全杀!】

天幕上鲜红的杀字,和不断倒下的高门大户,让历代君臣深感不适。

黔首怎么能

() …以下犯上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