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301 章(2 / 2)

加入书签

缅甸北部的百姓虽然因为长期战乱而度日艰难,但这里至少有许多城池和农田,只要停战,农耕和经济都会逐渐恢复。

南部的贫穷则是因为山地较多,平原狭小,耕地不足一成。稻谷产量有限,养不活那么多人口。

朱翊钧来到一个叫实兑的地方。他随行带了个向导,是个祖籍云南,但生长在缅甸的汉族小伙子,会说汉话。小伙子告诉他,此处是个渔村,因为靠海,人们以打鱼为生。

这里有一座山,名为若开,作西北至东南延伸,轮廓狭长。海岸曲折,有众多岛屿沿海罗列。

朱翊钧沿着海岸线走了好几天,忽然到达一处开阔地带,于是登上附近的山坡远望。

此地坐东面西,朝向大海,一座名为兰里的海岛与海岸形成一条狭长的海沟,风浪很小,地势平坦,只有他们脚下这一片小山。

冯保没有来过以前也没有来过皎漂港,但他看过许多资料,知道眼前的大海正是印度洋,港外航道很深,港内几乎没有风浪,是一处自然条件非常不错的深海远洋港,极具开发价值。

朱翊钧在他的影响下,从小就具备海权思维,也正是为了这座海港,和眼前这一片印度洋,才会费这么大费周折,不熄灭了东吁王朝,也要拿下缅甸宣慰司,将其改为布政使司,将大明的版图从两京十三省,改为十四个省。

() 朱翊钧对这处天然海港也非常满意,但眼下缅甸南部还处于非常贫穷落后的阶段,也没有什么货物能往外运送。

要想开发海港,还得花时间,让这片地区的经济活跃起来。

正准备回去的时候,他们在实兑遇到一艘舰船靠岸。朱翊钧曾在月港见过他们的旗帜,是佛郎机人。他们个个手持火器,一看就知道来者不善。

朱翊钧立刻派刘守有和一名归顺大明的缅甸将领带兵前去盘问。

这里是缅甸南部,冯保觉得,他们可能没人能与葡萄牙人交流。

“陛下,让我去吧。”

朱翊钧惊讶道:“大伴要去?”

冯保点点头:“我担心思云与他们语言不通,引起误会。”

“我监理河工的时候,有一位佛郎机的传教士,帮着咱们研制水泥,我曾和他学过几句佛郎机语。”

这是随口说来糊弄孩子的,就算学了几个月,也未见得就能达到无障碍沟通的程度。

他虽然没学过葡萄牙语,但英语还可以,基本的对话没有问题。

这艘船从印度来的,船上还真有不少英国人。

虽然对方说的英语和他记忆中的英语有不小的出入,但连说带比划,对方也能听得懂。

英国人和葡萄牙人得知折了才刚刚结束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大明军队奉大明皇帝的命令征讨东吁王,现在正是敏感时期,不方便接待外宾,请他们暂且离开,也欢迎他们日后再来。

葡萄牙人和英国人一开始不愿走,他们到这里来,本就是打算趁乱将沿途城镇作为自己的据点,以便后面大批军队前来,将这里彻底变为他们的殖民地。

但看到冯保身后的士兵个个端着火器,他们手里的火枪看起来更为精致,竟然连点火的火绳也没有。

此时几名葡萄牙人和英国人耳语了几句,不久前,荷兰人企图攻占一片名为基隆的岛屿,但看到驻守在那里的明军装备的大炮、火枪和舰船之后,权衡再三,果断撤退,不敢再打这篇海域的主意。

不一会儿,舰船渐渐远离海岸。冯保回去复命,朱翊钧沉吟一声:“这里的佛郎机人不少,命人严密监视。另外,的从福建一带调派水师过来,还有造船的工匠,加强此处海防。”

朱翊钧早已就意识到,随着各国造船能力日新月异,那些高鼻深目的外国人,从骨子里就是天生的侵略者,盯着别人的东西,企图据为己有。

海禁没有用,人家掠夺各地资源,不断研发杀伤力更大的武器,迟早有一天,会用武力逼迫他们打开国门。

既然如此,这海也没有禁的必要。他虽然不偷不抢,但该他享用的海洋资源,一样也不能少,并且,谁也别想跑到他家门口来放肆。

张居正以为朱翊钧出门小半年就能回京,没想到,光是攻打缅甸,朱翊钧就花费了半年。出门的时候是春天,回来京师的时候,已经是冬天。

到了岁末,户部和御马监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算账。因为朱翊钧在缅甸花费了几百万两白银,军费严重超支,大臣们对此意见很大,纷纷上疏教训他。

朱翊钧不以为意,他从来不做亏本的买卖,花出去的钱、时间、人力和精力,总有一天,他能赚回来。

况且,缅甸的土地比云南和贵州加起来还大,他还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海港,他一点也不觉得吃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