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章 买缸(1 / 2)

加入书签

穆敬荑一噎,双眼一眨一眨的看着他。

“你干嘛?眼睛又怎么了?”何睿勍皱着眉头,一脸嫌弃。

穆敬荑彻底无语,转而大步向前走去,看来自己真不是装可怜扮可爱的料儿。估计对方已经把自己当傻子神经病之类的看了,唉,丢人!

见她走了,何睿勍也整理好衣襟,快步追了上去。

土台村位于杨家庙和临江镇之间,紧挨着群山的三个村镇呈一线排开的样子,可以说是离临江镇最近的村子了。

两人走了个把时辰就看到了房屋的影子,掩映在一片葱绿的树木之间。

与临江镇相比,土台村的面积可是小太多了,几乎一眼就可以望到巷尾。

村子正中一棵粗壮的银杏树下三三两两聚了些人,或聊天打诨,或剥着花生挑拣着豆子,手中忙些小活计。

十来个孩童聚在一旁的空地上,嘻嘻哈哈说了几句,立时跑跳着互相追逐起来,像是在做着什么游戏。

偶有一两声鸡鸣狗吠传来,应着驴子的大嗓门儿显得很是热闹。

穆敬荑刚一走进村子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说来也不算奇怪,毕竟村子不大,顶多几十户人家,互相之间都熟识,冷不丁来个陌生人,自然一眼就可看出来。

再一见后面背着长剑的年轻后生,村民们愈加觉得新鲜起来,郎才女貌的两人,凑在一起分外惹眼。

一位老伯忍不住好奇,拄着拐杖上前问询:“敢问二位来此处所为何事啊?”

穆敬荑正琢磨要怎样回答才更为恰当,何睿勍就开了口:“老伯,听说咱们这村里有很多烧陶的匠人?”

老人闻言,眼中现了探究之色,迟疑道:“你们寻匠人做什么?”

穆敬荑连忙接腔儿:“是这样的老伯,我们想买几个大陶缸,要结实耐用的,还需得帮着送到家,不知咱们这村里哪家可以接这活计?”

老伯这才转了笑颜,伸手一指:“顺着这条路往前走,那一片人家都是烧陶的,若是你们要的多,最好去老刘家,他们的作坊大些,应该能有那么多存货。”

穆敬荑一脸感激的道:“哦,多谢老伯!”

“嗐,不用客气,就是多句嘴的事儿,快去吧!”老伯摆摆手,乐呵的回到大树下,继续与人唠嗑儿去了。

“你买那么多缸做什么?”何睿勍有些不解的看着她。

“洗陶泥,或者腌咸菜......”穆敬荑一边快步向前走,一边随口答道。

“呵!”何睿勍轻笑一声,摇了摇头。

两人见到院里有窑的人家几乎都会借口买缸过去看上一圈儿,估计同是一村人相互制约的缘故,每家同样大小的陶缸均是一样价位,不差分毫。

无论穆敬荑与他们怎样讨价还价,都是无济于事,就算能便宜些,那幅度也都相同。

两人顿感惊奇,没想到一个村的人竟能心齐至此,显然是早就商量好的。眼见着就要走到老伯口中那户规模最大的烧陶作坊了,突然从旁边的院子传来了一阵哭喊叱骂。

穆敬荑想过去瞧一眼是怎么回事,却被何睿勍一伸手臂拦住了。“你一个小姑娘怎还学起那些长舌妇瞧热闹了?”

“切,难道你们男的就没有爱瞧热闹的吗?”穆敬荑自打吃饭不能上桌之后,对于男女不平等这件事极为敏感。

何睿勍蹙眉:“你能不能讲点儿理?你是姑娘家又不是小子,我自然是要拿妇人作比了!”

“哼,反正我不爱听!”她虽然嘴里说着不忿的话,脚下却也没再往前面走,而是直接进了刘家。

那门楣上挂了块儿木板,中间有几个醒目的字迹‘陶坊刘’。

走到近前,穆敬荑才发现那字迹很特殊,有些像是用陶泥糊上去的,木板也像是经过炙烤的模样,炭黑的纹理衬着苍劲粗豪的棕红字体,很有艺术气息。

“呦,二位是来买陶器的吧?”

一个光着手臂,穿着短打衣裤的中年汉子迎了过来,油亮亮的脸膛隐隐泛着黑红色,额上挤出的几层皱褶间还挂着汗珠儿,略显稀疏的眉毛下,一双眼睛笑得现出了鱼尾纹,看着就是个称力气的主儿。

“我们想看看陶缸,请问咱们这儿管送吗?”穆敬荑煞有介事的问道,说话间还不忘扫一眼院内的场景。

东面木棚下是一溜巨大的土窑,高度约有一丈,西面则是供几个制坯匠人工作的地方。

两个人配合着在做缸坯子,还有三四个人在做陶盆陶碗等小型器物。靠西墙的位置有几排木架,上下均是堆满了做好的泥坯,正在晾晒。

中年男人点点头:“没问题,只不过得加些钱!”

“需要加多少?”穆敬荑淡淡问道

“那得看您要运到哪里?若是路太远......”

“临江镇!送到临江镇多少银钱?”她没等中年汉子说完便插了话。

那人皱了下眉头,沉声道:“一个缸三十文。”

“啊?这也太贵了吧,临江镇这么近的距离,还要如此之多,那我要是一次性买四五个岂不是光运费就要花掉一百多文?不行,你家太贵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